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2)

2012-08-21 20:11


   
  其镇痛作用的发挥可能是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而达到缓解疼痛目的[2]。

  3  免疫调节作用

    以水、乙醇和甲醇混合(1∶1)、丙酮和甲醇混合(1∶1)3种溶媒分别提取的麻黄附子细辛汤0.4 mg/ml,均能显著抑制特异抗原或非特异抗原刺激嗜碱细胞释放组胺,其抑制率依剂量改变而改变,其中麻黄起了主导作用[10]。
   
  本方细辛所含成分三甲氧苯基丙烯,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用正常雄性豚鼠支气管肌及卵白蛋白致敏的支气管肌进行实验,三甲氧苯基丙烯10-5,10-4 mol/L的浓度,对支气管平滑肌均有扩张作用,并有抗5-羟色胺的作用。其中细辛与麻黄对支气管扩张有协同作用,附子对肥大细胞脱颗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1]。
   
  神山幸惠[12]在二硝基苯基-BSA(DNP-BSA)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发现麻黄附子细辛汤及其组成生药麻黄对IgE介导性血管渗透性增强有抑制作用,细辛的作用较弱,未见附子有该作用。又以肥大细胞株(RBL-2H3细胞)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及其组成生药对IgE介导组胺释放的抑制作用。结果,附子和细辛无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及麻黄有抑制作用。说明麻黄附子细辛汤抑制IgE介导变态反应主要是麻黄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对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变态反应。

  为阐明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抗变态反应作用,池田孔己[13]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化学介质、 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经口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观察对组胺及佛波酯诱发水肿及对脾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IL-4和IFN-γ,抗体产生细胞生成的免疫球蛋白(IgE)的影响。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组胺诱发的水肿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对佛波酯诱发的水肿也有抑制作用。对脾细胞生成IL-4和IFN-γ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对抗体产生细胞产生的IgE无影响。由此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可能是通过抑制诱导IgE生成的细胞因子IL-4,而发挥抗变态反应作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能有效治疗大鼠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使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升高、CD8 降低、CD4/CD8的比值恢复正常而发挥疗效的,对照组扑尔敏无此作用[14]。
   
  以体外、体内实验探讨了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各周龄小鼠IgM 抗体产生能力的影响。体外实验的抗原为胸腺非依赖性抗原(二硝基苯基-脂多糖),体内实验使用二硝基苯基葡聚糖。结果,麻黄细辛附子汤可显著提高使高龄期低下的抗体产生能力,对激活免疫应答功能具有显著作用。在流感病毒感染初期对激活免疫应答有显著作用[15,16]。其在促进IgM 抗体生成的作用中,方中炮附子的作用最显著,方中二味药配伍研究,以麻黄、细辛配伍作用最显著[17]。
  
  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1和 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和对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以IFN-γ代表Th1型细胞因子,IL-4和IL-5代表Th2型细胞因子。麻黄附子细辛汤发挥抑制哮喘发病的作用可能与激素相似,主要是促进Th2 细胞的凋亡,并抑制Th2 型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恢复Th1/ Th2 平衡[18]。其对感冒、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有效,与组胺等神经递质、前列腺素E2(PGE2)产生关系作用有关,不仅可抑制MAPK 磷酸化,而且可有效抑制PGE2的产生[19]。

  4  其他

    麻黄附子细辛汤冲服剂具有清除身体局部产生的活性氧的作用,可使[1-14C]花生四烯酸和5-过氧羟基-6,8,11,14-二十四烯醇酸[5-HETE]的产生明显减少,抑制溶液中白血病细胞液中脂氧合酶的活性[20]。

  5  展望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的经方之一,有着相当的临床价值,但就以上综述内容可以看出,长期以来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关于麻黄细辛附子汤的药理作用研究报道较少,且多为日本学者开展,缺乏深层次作用机理的探讨,这对于《伤寒论》中方药配伍精妙的经典方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为给其现代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指导,我们必须积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开展系统研究,如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药动学研究等,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某一或某几个病种将其开发成现代制剂,才能充分发挥这一经典处方作用,并创造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双黄连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HPLC测定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