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3)

2012-08-21 20:11

【参考文献】
  1]Ikeda Y.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小鼠和大鼠的抗炎作用[J].Am J Chin Med,1998,26 ( 2): 171.

  [2]池田孔己.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抗炎作用[J].日本东洋医学杂志, 1996,46(6): 90.

  [3]池田孔己.应用炎症模型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抗炎作用的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9,21(5):49.

  [4]沟口靖紘, 市川裕三.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腹腔渗出巨噬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2, 14(2):15.

  [5]段小毛, 李茯梅, 卢新华. 麻黄细辛附子汤镇痛药理效应研究[J].光明中医, 2006, 21(5): 26.

  [6]段小毛, 李茯梅, 卢新华. 麻黄细辛附子汤镇痛药理作用研究[J].中医药学刊, 2006, 24(3): 513.

  [7]肖和平, 段小毛, 李茯梅, 等. 仲景麻黄细辛附子汤药效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6, 14(3): 52.

  [8]池田孔己.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抗侵害耐受作用[J].日本东洋医学杂志, 1995, 45(5): 127.

  [9]池田孔己.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小鼠及大鼠的抗伤害感受作用[J].和汉医药学杂志,1996, 13(1): 81.

  [10]松本达始. 麻黄细辛附子汤和柴陷汤对大鼠肥大细胞组胺游离的抑制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5, 17(5): 17.

  [11]木全树基.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抗变态反应作用及其作用成分[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7, 9(2): 46.

  [12]神山幸惠. 麻黄的IgE介导性抑制变态反应作用:抑制RBL-2H3细胞释放组胺及增加cAMP含量[J].日本药理学杂志. 2004, 23(1): 6.

  [13]池田孔己.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抗变态反应作用[J].日本东洋医学杂志, 1997, 47(6):180.

  [14]王树鹏.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变应性鼻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 2002, 29(9): 9.

  [15]高木康博. 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各周龄小鼠初级免疫应答反应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 19(2): 4.

  [16]高木康博.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老龄小鼠巨噬细胞系功能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2, 24(2): 102.

  [17]魏 梅,宋煜勋,梁 仁.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Th1、Th2 型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 ,21(6) :727.

  [18]大泉康. 麻黄附子细辛汤作用机制的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3, 25(4): 233.

  [19]东奈津美. 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成生药对小鼠初级免疫应答的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2, 24 (4) :225.

  [20]丹羽韧负. 麻黄附子细辛汤冲服剂的过敏及抗氧化作用机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9, 11(3): 15.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双黄连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HPLC测定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