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检体诊断学教学改革方向

2012-08-21 20:16

【摘要】由于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高新技术在诊断领域普遍运用,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何运用这些高新技术,根据所需知识背景在检体诊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知识意义的情景与气氛,是检体诊断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所探究的方向。     【关键词】检体诊断学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推动着医学教育高速发展。计算机体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DSA)、磁共振成像(MRI)、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其他有关临床检验等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给传统的检体诊断教学提供了更新、更快、更细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探讨检体诊断学的教学模式及其改革无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一  医学教育中检体诊断学的重要性
        检体诊断学是诊断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一门十分重要的打基础的桥梁课程,是所有临床学科的基础。它着重训练的是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和步骤,在医学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不可逾越的地位。先进的医疗诊断设施和手段,虽然提供更新、更快、更微观、更细致的病理改变或图像,甚至可作出病因学或病理的决定性诊断。但基本物理检查方法,如视诊时检查者视觉所感受到的直观改变,触诊时检查者经触觉所获得的特殊信息,叩诊时所发现的叩诊音的变化,以及听诊时所闻及的杂音、啰音的真实音响等,尚难从上述的高新技术的检查中如实地反映出来。高新尖技术并不能取代问诊和临床诊断思维。特别是乡镇基层医院,并不一定有高新技术设备,因此,问诊和体格检查尤为重要,它不需要特殊设备、简便易行、无创伤、无痛苦,是诊断疾病最基本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方法,掌握正确的体格检查方法和正确分析检查结果是诊断疾病的基本功,必须加强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检体诊断水平。
        二  医学教育中教师素质的与时俱进
        检体诊断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培养医学生的诊断技能,防止疾病的误诊误治至关重要,是临床各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是临床医师成长和成功的关键,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逐步地进行和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完成向临床医生过渡。如何才能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才智,把基础和临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并进一步转化为临床能力,是教学中的需要探讨的课题之一。
        教师是检体诊断学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检体诊断学教师毕业于不同的医药院校,教学理念、观点有些不一致。因此,需加强认识,统一标准,要求任课教师精心备课,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授课条理分明,由浅入深、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还要结合学科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维能力,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更新医学教育理念,共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现代信息教育的新技术叩开了学校大门,作为全新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走进课堂。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主页、网上多媒体教学、教育资源数字化、数字化服务,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已使我们的教育形态与学习环境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因此,重视教师专业知识、教育理念的培训,如采取教师岗前、在岗以及院校间、国际问的交流等多种形式,以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更新医学教育理念。为此,我们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心"的教学指导思想下,借助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研究,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使命,使检体诊断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检体诊断学教学改革方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实习前护生对护理的态度及评价的调查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