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检体诊断学教学改革方向(2)

2012-08-21 20:16


        三  医学教育中多种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改革不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与技术,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效地促进学生临床思维发展 。其转变为:(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灵活性、容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突破其时空限制。如病理性体格检查及视诊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图像、动画,使病例演示变得生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典型病例教学:在教学中以典型病例为依据,利用典型病例形象地说明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询问病史并给予准确描述;怎样进行体格检查并注意阳性体征;怎样结合辅助检查并给予初步诊断,如何书写完整的住院病历。教师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掌握有关知识。(3)互动式教学: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已不适合现代医学教学。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以问题为中心,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推理,学会归纳和整理,更多、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如学习二尖瓣狭窄的体征时,首先从瓣膜病变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来理解心脏形态变化,这种异常结构的改变产生病理体征,以后按照视、触、叩、听的检查步骤判断可能出现的体征,达到训练学生临床思维的目的。(4)采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在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电子模拟人、心肺复苏急救模拟人、各种穿刺模拟人等。模拟体检室、技能操作室、多媒体心肺听诊室组成的临床技能中心。利用电子标准化病人让学生充分练习各部分检查内容,体会各种阳性体征的表现;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和理解相关知识,完成把书本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临床实际知识,使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加大教学信息,提高了教学效果。与形式呆板、过程复杂、口头难以表达和传统教学难以奏效的内容相比,现代信息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高新技术应用于在检体诊断教学中是确实可行,也是目前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 考 文 献
[1] 陈文彬.诊断学.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
[2] 王幼光.检体诊断学教学探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5):614-615.
[3] 吕卓人.计算机技术在诊断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西北医学教育,2000,8(1):40-42.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检体诊断学教学改革方向(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实习前护生对护理的态度及评价的调查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