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统筹发展的哲学基础和现实意义及实现办法(8)

2010-06-15 20:31


        3、深化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不协调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体制创新、制度建设着手,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人才市场体制,实行公平竞争,健全激励机制,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改革教育体制,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4、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治保障。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发扬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干部管理机制;加强和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完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法律制度,完善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法律制度,改革执法和司法体制,加强对执法和司法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形成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法治环境。
        (二)贯彻落实“五个统筹”的办法
        1、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   
         当前我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城乡差距都比全国很多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生活条件改善不快,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就业人数、农村人口比重高于全国水平。二是生产要素配置差距拉大。近几年农用土地减少,高素质劳动力过度流失,农用耕地大量被占用和农村金融受抑制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三是收入差距拉大,而且近期仍呈加速扩大之势。  四是消费差距拉大。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
        ①要统筹城乡规划。必须重点解决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着力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出切合我市实际的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构建全新的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思路,构建相互协调的城乡产业体系。   
         ②将工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以工业化为优化首选,以“三化”带动“三农”。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实现农民增收。在“三化”关系上要统筹协调,必须将工业发展作为重点,通过工业发展实现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和就业岗位,并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创造技术和资金保障条件。而工业发展也要统筹协调,既要抓好基础工业,又要抓好加工工业;既要抓好新型工业,又要抓好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要增强产业发展的关联度,着力延长产业链条。特别要重视以农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要努力创建若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着力培育发展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狠抓质量,确保安全,把品牌做强做大,切实提高整体竞争实力。

浅谈经济统筹发展的哲学基础和现实意义及实现办法(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建“诚信##”体系的几点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