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统筹发展的哲学基础和现实意义及实现办法(9)

2010-06-15 20:31


        ③致力于缩小城乡差别,对城.乡投资体制进行重大调整。必须从根体上解决城乡分割的投资体制,较大幅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要重视增加农业技术开发、农村教育和卫生事业等的投资总量,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要进一步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吸引城市民间资金和国外资金更多地进入农村投资领域。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健全农村金融市场。
        ④科学合理和有效配置城乡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资源。一是搞好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努力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要切实保护耕地,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农村内部土地流转应重点支持土地股份合作制发展,  以土地入股、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适度土地规模经营。国家征地应严格限制公益事业用地,一切经营性用地则通过农村集体建设土地进入市场交易的方式解决。积极发展规范的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和土地产权市场,促进农村集体土地以租赁或入股方式参与土地资源的非农业开发。二是科学配置城乡劳动力资源,切实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要立足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全培训机制,拓展就业门路,扩大就业选择和适应范围,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要立足于创建良好的就业环境,发展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从根本上消除就业歧视。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为民工排忧解难,维护和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促进农业劳动力稳定有序进入城市就业。
        2、统筹区域发展,以改革为动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①要以市场为纽带,形成互动、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体制。要充分考虑各个区域的发展条件、发展特点,并立足于省际间、区域间产业关联度的力口强,优化配置资源,产生互补效应。
        ②要坚持以企业改革为内动力,发挥工业产业优势,打破地区、所有制界限,将改革、改组、改制与调整布局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切实解决地区的地方保护和产业内部无序竞争问题,提高产业聚集效益和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以改革为动力,实现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企业优势扩展为产业优势,真正形成多个在全国具有自主技术开发能力,具有综合优势和整体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③要加强与大企业和邻近省、市区域协作和联合发展,发挥各自资源、技术优势,实现经济互补。
        ④要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在重大项目的安排上努力争取中央的扶持。建立财政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金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外地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制定优惠条件,实施财政补贴。要努力争取提高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在中西部的比例,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发展农业、水利等基础产业。   
        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才能持续健康,因此,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①要逐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体制,切实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当前要努力在人才工作上打开一个新的局面。要着力抓好科研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才进入市场创新创业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破解人才总量不足、劳动力素质低等难题的有效措施。要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大产业采抓,用教育家的思想办学,用企业家的理念经营,特别要大力兴办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动员各方面力量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全市上下不断提高认识,拓展实践的广度,强化落实的力度,加快转变的速度,坚定不移地推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

浅谈经济统筹发展的哲学基础和现实意义及实现办法(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建“诚信##”体系的几点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