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证券公司底数的工作逐步展开,及时有效地处置了一批高风险公司,开始引入了市场化的风险处置机制。保险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效益型、集约型转变。
(二)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不断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积极引导市场预期。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工具,初步建立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监控和预测体系,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框架和制度。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放开贷款利率上限。金融宏观调控实现预定目标,既成功治理了通货紧缩又及早防范了通货膨胀。“十五”时期前两年,为扩大内需和防止通货紧缩,中央银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适时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强化信贷政策的引导,支持了国民经济稳步发展。2003年以来,在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等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问题。中央银行及时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运用间接手段控制货币信贷增长,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200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统一部署,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金融调控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促进商业银行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调控政策,金融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5.3万亿元,同比增长14.6%;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9.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8.7%。2004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9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609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067亿美元。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年末汇率8.2765元人民币兑1美元,比上年末上升2个基本点。
表2 货币供应量统计表(2004年12月) (单位:人民币 亿元) 余额 余额比同期增长%
货币和准货币(M2) 253207.70 14.63
货币(M1) 95970.82 13.58
流通中现金(M0) 21468.30 8.72
活期存款 74502.52 15.07
准货币 157236.88 15.27
定期存款 25382.15 21.21
储蓄存款 119555.39 15.38
其他存款 12299.34 4.48
注:货币和准货币(M2)含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一是完善公开市场业务体系,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建立健全流动性管理体系,完善公开市场业务决策制度、交易制度和一级交易商管理制度,推进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操作品种和技术支持系统等方面的创新,并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2004年,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16098亿元,通过110次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回笼基础货币6690亿元,投放、回笼相抵,全部公开市场业务净投放基础货币9408亿元。全年共发行105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1507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