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改革成效、问题和前瞻(5)

2010-06-17 22:44


    黄金交易市场建立。成立上海黄金交易所,为黄金现货提供了交易平台和相关服务,正逐步实现黄金交易由商品交易向金融交易的转变。


     (五)金融法律框架和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逐步形成了整个金融体系的法律框架体系。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制定《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法律形式确立新的金融监管体系。颁布《信托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保险法》和《证券法》,发布了大量涉及金融监管、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业务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供法律支持。颁布《金融机构撤销条例》和《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规章,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增加法律依据。修订《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加快制定、修改和清理与入世有关的法律规章。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规范金融监管行为。根据行政审批改革和《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按照合理、合法、效能、责任和监督原则,全面清理涉及金融监督管理方面的行政审批项目。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加快推进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初步建立银行风险评价体系。加强对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规范化运作监管,治理上市公司造假、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产等问题。加强对期货市场、基金关联交易的监管。加大保险市场行为监管,加强对保险新产品和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防范制度建设,有力推动偿付能力监管。启动反洗钱工作机制。清理整顿信托投资公司,改造重组城市信用合作社。出台有关房地产和汽车信贷管理条例,及时提示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稳妥地撤销、关闭和处置一些有严重问题的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      二、金融业改革与发展前瞻
    中国国内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经济金融的发展,但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解决,促进经济发展,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的任务还非常艰巨。一是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存在;物价上涨的压力仍未根本缓解。二是利率与汇率形成机制尚未市场化,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币值稳定仍旧面临很大的潜在压力,货币信贷总量和结构调控难度加大;金融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没有根本转变,不良资产比例偏高、资本充足率偏低、信贷管理薄弱,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不够牢固。三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市场的层次结构和产品单一,投资者结构不合理,证券经营机构的经营机制没有根本性改变,市场主体的诚信建设和规范化运作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是保险业整体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2003年,中国保险深度为3.33%,居世界第44位,保险密度为36.3亿美元,居世界第71位,远低于8.06%和469.6美元的世界平均水平。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保险资金运用体制和产品创新机制还有待完善。保险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弱,保险业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金融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当前做好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完善金融体制、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竞争能力的工作十分紧迫和艰巨。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加强调控、强化监管、改进服务、优化环境,有力地促进中国经济金融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是提高金融宏观调控能力,逐步完善间接调控方式,健全市场运作机制,促进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1)进一步推进货币政策决策的民主化,增强透明度,提高货币政策的决策水平。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改善金融调控方式,加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力度,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充分发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在金融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中央银行将继续执行稳键的货币政策,既要支持经济平稳发展,又要注意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在日常流动性管理和引导市场利率中的作用,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在应对外汇占款、财政收支和现金投放回笼等因素冲击的有效性、综合考虑货币信贷增长等变化趋势,研究运用存款准备金、差别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的合理组合,增强数量调控能力。完善中央银行运用价格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传导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引导、稳定微观主体预期和行为,促进货币信贷平稳合理增长。(2)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灵活运用利率杠杆,促进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逐步放开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从而实现贷款利率下限管理和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既定改革目标;逐步推进大额长期存款的利率改革;进一步简化小额外币存款的利率管理。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相适应,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金融机构依据市场利率确定其资产和负债价格的利率调控体系。(3)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人民币可兑换,探索建立调节国际收支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严格短期资本流入和结汇管理,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控。进一步改进外汇账户限额管理和进出口核算管理,完善符合边境贸易和跨国公司经营特点的外汇管理政策,探索新的资本流动渠道,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快外汇市场基础建设,增加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品种,试点美元做市商制度。进一步改进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完善现有汇价管理和监测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4)增加对非公经济、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促进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完善信贷期限结构错配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信贷集中状况以及信贷风险动态评估监测制度,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抓紧落实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发展长期负债工具,增加金融机构负债调节能力。加强和改进中央银行的“窗口指导”,进一步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及时向金融机构传递宏观调控的意图,引导商业银行健全风险控制机制,进一步转变经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及时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建设,加大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领域和企业产品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改进支农金融服务,扩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贷款支持力度,继续做好助学贷款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小额信贷工作。规范和发展消费信贷。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推动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

我国金融业改革成效、问题和前瞻(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生态农业论文-发展生态农业的几大障碍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