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效执行是全面提升地税机关整体形象、打造地税品牌的迫切需要。工作中,只有政令畅通、简捷方便、文明热情、优质高效才能赢得纳税人和全社会的好评,树立地税机关的良好形象。如果环节烦琐、办事拖拉、态度冷漠、效率低下,那么就不可能在纳税人面前赢得好的形象。
(四)有效执行是解决现实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确保地税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一些工作并没有取得预期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的工作成绩与一流水平之间还有明显的差距。如目前的很多税收工作是沿袭过去的方式进行的,尽管我们作了很大的努力,也采取了信息化管理的现代管理手段,但是在税收业务流程中还时刻反映着手工方式工作程序的影子,条块分割的工作程序依然制约着信息化管理推进的步伐,使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职能交叉重叠、权责不清和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有效执行的落实。另外,缺乏明确的工作标准也将难以确定有效落实的结果。一项具体工作是执行了还是有效执行了如何界定?唯一界定的办法就是工作标准,达到标准的才可以称之为有效执行,否则只能称为非有效执行或没有执行。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如发票管理、纳税评估、征管查衔接、纳税服务承诺等工作,许多人做了、执行了,但并不都是有效执行,许多单位没有收到满意的效果。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制度、规章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死角,或者执行不力,敷衍塞责,因此好的决策得不到充分实现,所有的宗旨、理念、方略成了空谈,地税事业的长足健康发展便无从谈起。
三、确保正确战略在地税基层有效执行的几点思考
(一)确立明确的战略目标并分解到每个人
“有效执行”从广义上来看,可以说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但从狭义或某个个体来看,就是执行什么,如何才算是有效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有效”还有另一层深刻的含义,就是如何创造性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目标就是“有效执行”航船的灯塔,有了它,“有效执行”之船才能满载靠岸。目标不仅为管理勾画了蓝图,也为管理指明了方向,管理者必须用组织目标来指引所有成员努力的正确方向。从领导到一般干部,从整个组织到每个个人,都必须用目标指引自己的行动。抓住了目标也就抓住了管理控制的关键,也就可以实现有效地控制,也决定了组织运行时的最终目的、执行时的行为导向、考核时的具体标准,只有有效地把握住目标,“有效执行”才将是有效的、高效的。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类的一个普遍心理是:如果当工作到了一定的时间和程度,而没有看到一定的绩效,就会产生焦躁不安的厌倦的情绪,对手中的工作失去兴趣,也就谈不上调动自己工作的积极性,这样自然会使工作止步不前,这是人类心理的规律之一。因此,只有把战略目标分解,才有可能使其成为可操作的目标,才是现实的。战略目标的分解应自上而下,逐层分解,直至最基层目标,具体到每一个人,实现战略目标的可操作性,让每一个人有所适从,产生更高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鼓励。2005年,沧州市地税局重点确定了10大项工作50余项阶段目标,并将阶段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和个人,从而形成全局目标体系。各部门和个人对分目标拟定相应的措施,使之同执行者的责任紧紧结合起来,以保证目标得以实现。
(二)合理定位执行主体,树立“人人都是执行者”的意识
有效执行是一个能动的发展过程,有效执行的主体是人,只有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执行者”的思想意识,才能形成从上至下、从领导干部到一般干部的有效执行链条,才能发挥最大的执行效应,产生最好的执行效果。能动的过程在于创新,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调动人的潜能,就要创造适应人发展的良好环境,把个体能力与整体发展相统一,融于良好的团队精神。要使“人人都是执行者”不成一句空话,就要看你有没有“执行”的能力,“有效执行群体”才是实施有效执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