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有效性与股指期货的建立(3)
2010-07-11 01:14
(1)股票现货市场已具有相当规模。我国股票市场发展速度相当快,据统计,1993年末,中国境内上市公司仅183家,沪深两市股票市价总值3531.01亿元,占GDP的10.21%;而到 2000年末,上市公司已达1088家,总市值16088亿元,占GDP的16.7%;截止到2005年底,上市公司已达到1466家,总市值为34792.13亿元,占GDP的19.1%.国民经济证券化比率由 1993年的10.21%上升到2005年的19.1%,流通市值占GDP的比重由1994年的2.06%上升到2004年的8.54%.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必将有更多的符合产业政策、素质较好、有发展前途的股份制公司陆续上市,股市的扩容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这些都为股指期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股权分置改革即将基本完成,困扰我国股市多年的基本缺陷将得到根本解决。自2005年开始,管理层为了加强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坚定不移地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目前,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进展顺利,截至2005年6月12日,沪深两市完成和进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数已突破1000家大关,达到 1005家,股改市值占比已达74.82%,股改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突破的新阶段。这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扫清了障碍。
(3)机构投资者增长迅速,规避风险意识日渐加强,迫切需要合理的避险工具。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大力培养机构投资者,如大力发展基金管理公司,积极推进境外合格投资者(QFII)战略等等。随着股票市场的规范和发展,人市的投资者每年呈几何级增加。经过近几年的市场风险教训,广大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风险有了理性的认识,规避风险意识日渐加强。但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缺乏避险工具,广大投资者难以规避市场中的系统性风险,每一次场内的大幅暴跌均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4)股票指数编制经验日益丰富。目前编制并已发表的股票指数有上海证交所股价指数及其分类指数、深圳证交所股价指数、新华股价指数、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等,这些股票指数已成为灵敏反映股市行情态势的重要指示器,是投资者和行情分析家对股市进行投资判断的有效工具。2005年3月,沪深两家交易所联合组建了中证指数公司,并成立了指数专家委员会,而且已经确定,股指期货交易可能采用成份股指数。由此可见,股指期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指数基础在中国已初步具备并颇具规模。
(5)我国已经具有了期货市场的运作经验,并有着先进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1992年6月,上海外汇调剂中心曾推出外汇期货,1993年3月,海南证券交易中心曾推出深圳股指期货, 1993年10月,上海证交所曾推出国债期货合约,由于市场的不成熟等种种原因,这些金融期货产品先后被叫停。中国期货市场上目前只有商品期货交易。但这些为探索股指期货提供了经验。现在,期货交易的原理已经为社会所认识,期货市场从业人员素质也已得到提高,期货市场的法律框架已经构成并随着《期货交易法》即将出台而更加完善合理,商品期货市场在交易规则、结算制度、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大幅提高,这些都为股指期货交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股指期货是西方金融期货中发展最为成功的品种,已有20多年历史。世界上已有美国、英国、日本、香港、韩国、新加坡等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成功地推出股指期货,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在合约设计、政府监管、风险控制、法律制定等诸多方面,可大胆借鉴国际经验,吸取教训,少走弯路,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初即与国际接轨。
结 论
随着市场效率的提高,股票市场的发展必然形成对股指期货交易的内在需求。通过上面的研究分析可知,我国的股票证券市场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市场有效性也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条件。虽然我国现有的证券市场并不十分完善和成熟,但曾经制约我们发展股指期货的许多制度性与结构性的问题(如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国家股与法人股的流通问题等)正在得到解决,我国证券市场的内外部环境正在日益改善,基础制度和法律法规不断健全,有关编制全国统—指数、建立和完善股指期货结算制度、修改和完善期货法规与监管体系等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推出股指期货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落实到位。在海外交易所纷纷看好我国资本市场,积极推出中国股指期货的背景下,我们更应制定相应的策略,积极稳妥地建立股指期货的交易机制,更好地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有效性与股指期货的建立(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