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加农民收入若干问题的思考(5)
2010-06-17 17:34
(五)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产销衔接
1.强化农村信息服务,加快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尽快建立健全纵横交叉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体系,加强信息综合分析,必要时建立信息会商制度。各级涉农部门要本着一切为“农”的理念开辟固定的信息发布窗口,定期发布宏观性、指导性、预测性信息。有条件的地区可启动信息入乡工程,乡镇以上涉农部门利用上网将信息向村、中介组织、农村大户和企业延伸。
2.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围绕大宗农产品的销售加强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采取租赁、承包、买断等形式发展销地批发市场。同时要注意避免批发环节和零售网点失衡的现象,不至于使商品积压,往返运输重复。
3.开通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当鲜活农产品出现卖难现象时,各地要开通绿色通道,凭相关部门核发的绿色通行证,或结合本地实际见货放行,免收所有过路、过桥费,交通部门要为此提供运销便利,保护通行。
4.发展农村营销队伍。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各种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进入农村流通领域。放手发展一批农民经纪人和运销大户,加强对专业流通协会建设的扶持和对农民经纪人、运销大户的培训。其中,供销系统要进一步放活机制,加强与农户的产销联系,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境内外企业和经营者与农户签订农产品产销合同。
5.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农产品品种品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销售,因此,必须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与此同时,建立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检测、检验体系,进而加大对农产品品牌整合和名牌农产品开发力度。
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战略任务。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日益关系到农业和农村能否顺利发展,是关系到国内市场从而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性问题。从理论上讲,农业发展的三个基本目标即产量目标、收入目标和环境目标各自的重要性会因农业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增加产量是农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收入目标和环境目标都服从于产量目标;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产品供给全面绝对短缺的状况结束后,收入目标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产量目标则服从和服务于收入目标。从现实讲,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经济及社会的健康顺利发展。如果农民的收入长期增长不上去,城乡差别过大,农民的务农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新阶段农业的健康顺利发展就会遇到最大的障碍。况且,我国农村人口多,农业需求量大,开拓农村市场具备更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应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在农村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以刺激农民消费,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付志方.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对策思考[J].理论前沿,2001,(1).
[2] 李晓超.农民收入增长为何变慢[J].经济月刊,2000,(4).
[3] 牛若峰.中国农业现代化走什么道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1,(1).
[4] 课题组.正视现实,反思差距[J].调研世界,2000,(10).
[5] 盛来运.中低收入农户负担依然沉重[J].中国国情国力,2001,(2).
[6] 蔡fǎng@①.中国农村的可持续性: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观察[J].山东经济,2000,(5).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若干问题的思考(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