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浅析(3)

2010-06-18 00:39


  其次是香港本地经济实力状况恶化。本地经济实力是香港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形势最为严峻的一项指标。1992年该项指标世界排序曾居于第4位,1997年排序降至第九位,1998年降至十七位,1999年更降至第二十五位。本地经济实力状况低迷,实际上暴露出香港经济增长所掩盖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主要有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香港营商成本昂贵。过去港英政府奉行稳健保守的财政政策,地价楼价相当昂贵,而且地产由几家财团垄断,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造成长期以来房地产和证券市场过度炒作现象。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楼价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挤出泡沫成分,但目前的房产价格或出租价格仍在世界大都市中居第三和第二,豪宅价格更居世界首位。楼价居高不下,迫使企业不得不提高营商成本,削弱其竞争力。二是劳动成本较高。香港的通货膨胀几乎一直高于经济增长率。过去港英当局把加薪与通胀挂钩。因此香港工资年均增长大约在7%~10%,增长幅度要快于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1998年起香港特区政府虽然停止加薪措施,但目前香港工资水平仍高于亚洲其他三小龙,比东南亚国家高两倍多。由于数年来工资上涨过快,使得香港的劳动成本远较其他竞争国家(地区)来得高,影响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香港虽然在两次转型中成功地在调整过程中实现经济的增长,但同时转型始终未能解决经济结构,新支柱产业和增长机制等问题,对香港国际竞争力带来不利的长期趋向。
  第三,香港经济在世界开放竞争中面临邻近转型发展中国家及亚洲其他三小龙的严峻挑战。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加快,知识经济更促进世界各国(地区)加紧进行经济战略调整与转型。中国内地以及临近的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其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对香港世界开放竞争中的地位提出严峻的挑战。例如2000年国际竞争力的八个大类指标体系中,新加坡有六项指标已经领先于香港,反映其转型进展顺利,在经济国际化,科技创新及人力资源上所具有的优势逐步转化为现实竞争力。与此相比较,香港的转型缓慢对其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已日益凸显。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反映外贸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香港整体出口贸易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其不仅失去价格竞争力,而且连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也失去了竞争优势。香港略占优势,技术含量较低的纺织、玩具等大宗传统产品,越来越遇到劳动成本低的国家(地区)强有力的竞争,即使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子产品也受到亚洲其他三小龙激烈的竞争,不断侵蚀其在西方市场上的占有率。
    三、为提升香港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创造有利环境
  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后,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同时,根据香港经济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审时度势,制订发展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知识经济的战略,作为香港长远的发展方向,为提升香港国际竞争力创造有利的环境。
  1.建立创新体系,使科技为经济转型服务。特区政府制定了既长远又全面的发展高科技目标和规划。政府特设创新科技委员会,协助政府拟定具体建议。之后又相继建立多个公营机构,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科技运用。香港工业科技中心先后推出科技创业培育计划、科技转移计划、研究与发展和服务计划。政府支持联合交易所成立创业板,作为新科技公司筹措资金的途径。政府拨款给创新及技术基金50亿港元,以促进企业把高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政府通过建立创新体系,重构知识的生产、传递和转移以及知识的应用。在政府积极扶植和推动下,处在调整中的香港传统产业意识到发展高科技的迫切性,纷纷以务实的态度,采取合资、独资或收购重组等不同策略介入高科技领域,开发具有科技概念的产品,加快产业的调整转型。迄今为止,不到两年的时间,香港建立新的科技公司已达到2000家,网络公司更是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网络经济及其相关产业脱颖而出,香港已开始形成以颇具国际竞争力优势的资讯科技产业为特征和动力的经济体系。

香港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浅析(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市2007年度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工作要点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