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实践体验
实践体验是认识的来源与基础,实践出真知。思想品德课教学也离不开实践,学生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课中所蕴含的道理,更有助于道德认识的提高,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在教《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一课时,我叫学生先闭上眼睛从后面到讲台上来拿一本书,然后让学生谈谈自身的感受。在学生初步感受到残疾人生活艰辛和不易,我们必须关心爱护残疾人这一认识后,紧接着问:“假如你的眼睛失明了,你的生活会怎样?”请你们在课后去实践一下,做一天的盲人:上街、做饭、扫地等一切家务劳动。一个星期以后大家坐在一起各谈体会,用自己的切身体验来感受残疾人痛苦的生活,探究残疾人的心理。当大家明确了为什么要关心照顾残疾人这一道德认识后,进一步探究应怎样关心帮助他们,从而产生同情和帮助残疾人的举动。像这样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来探究就更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了,同时也让学生从自身感受来提高道德意识,形成深刻的道德认识。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权等到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3、《与新课程共同发展》舒华 《人民教育》2002.3
4、《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尹弘飚 靳玉东《比较教育研究》2003.2
5、《开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尤靖希 尤小莲《小学教学参考》2003.3
6、《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李建平 《中国教育报》20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