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性道德的发生机制(2)

2010-06-18 11:46

    对性欲本能的约束和限定,是人类性道德发生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原始社会对直系血亲性关系的禁忌是其典型,只不过它是通过生育实践经验和自然选择的感性认识而实现的。现代社会对性欲本能的道德控制,则是基于人性的要求,基于人类明确自觉的性道德意识而发生的。因此,男女之间的关系,虽然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但是根据这种关系就可以判断出人的整个文明程度。

    二、性道德发生的心理机制

    性的心理存在是性道德赖以存在的内在思想情感基础,性的心理机制是性道德发生的情感和情绪激发机制。性的心理存在是指人们通过各自内心的心理和情感体验而感受到的性的活动和存在状况,它是以性的生理机制为内在驱动力,通过人的感官、情绪、思维而获得的性感觉、性知觉、性记忆、性想象、性情感、性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

    人类两性关系虽然是基于生理原因而发生的一种关系和活动,但它绝非是单纯的生理活动过程,而是在生理活动基础上而发生的一系列生动活泼、高级复杂的感情和心理活动过程。性心理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过程,是人的本质属性在性活动中的体现。人的性心理活动由于受到个性气质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不同的性心理感受和体验,不同的精神生活需求,直接影响人的性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使同一社会的成员产生出有差异的甚至完全不同的性道德来。

    性心理作为性道德发生的内在精神动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性心理过程中:

    第一,对性知识渴求的心理。

    性生理的成熟和性意识的发生,带来了青少年对性知识的兴趣与渴求,他们渴望了解两性在生理解剖上的不同特点以及在性能力上的不同表现情况。对性知识渴求的心理是性发育过程中的青少年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性心理活动现象。在性道德教育中,要引导青少年坦然对待这种心理意识,采取科学的、自然的方式对其进行性知识教育,让青少年通过公开、健康、科学的方式和途径获取有关性的知识,以满足他们对性知识渴求的心理,同时辅之以性道德规范教育,把他们的性心理要求纳入到社会规范的轨道。如果青少年对性知识渴求的心理要求,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千方百计以“不可告人”的方法和手段秘密寻找,私下窥探。这样不但不可能获得健康科学的性知识,还可能被黄色书刊、盗版光盘、网络系统上晦淫晦盗的性信号刺激、诱惑和毒害,使他们还没有了解科学健康的性知识、性规范之前,促不及防就迷路失足,甚至走上性犯罪道路。

    第二,对未来性对象的憧憬和想象。

    几乎每个成熟男女,在恋爱择偶之前,都在自己心里对未来性对象怀有美好的憧憬和想象,都有一个理想的人格模式。这种憧憬和想象主要表现了当事人对性对象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理想化追求,其中渗透着当事人对未来生活的设计以及对理想价值目标的期待。在性想象心理活动中,有两种偏差影响人们性道德的正常发生:一种是偶像崇拜,一种是绝对理想化。偶像崇拜是把某个明星人物作为自己性对象的理想模式和参照标准,并痴迷痴情到极至。偶像崇拜只重人的外表、外貌、外形,忽视人的内在、内质、内涵。这种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见外在光彩缺乏道德内涵的偶像崇拜,一旦碰上“理想”的性对象,就会情绪狂热难以自恃,在实践中难免上当受骗,自食苦果,使身心受到伤害。绝对理想化则是把性对象的标准定得太高,脱离主客观实际,在实践中又死抱理想化的标准不放,不肯做稍微的修改与调整。这种性心理必然导致择偶实践中的屡屡失败。其结果是有的人心灰意冷、丧失自信;有的人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有的人孤僻古怪、自我封闭。凡此种种不良心理状态都影响性道德的正常发生。在性道德教育中,首先要肯定人们对未来性对象的憧憬和想象是一种积极的性心理活动,它表明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但是同时要教育当事人注意对道德价值目标的设定和追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克服性想像中非道德主义倾向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论性道德的发生机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个人和集体》推敲数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