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审核性评估,全面了解和把握学院实习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以及实习教学工作情况,学校2017年11月1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级实习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石大教发〔2017〕24号),并安排了学院执行情况和年度检查评比工作,要求各学院12月15日前报送学院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申请书(附件1)、实习教学基地共建协议书(附件2)、实习教学基地建设情况汇总统计表(附件4)、实习教学基地专聘指导教师一览表(附件5)、实习教学基地建设及实习教学工作年度总结表(附件7)及相关支撑材料。现将各学院报送材料情况通报如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单 位 农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医学院 药学院 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食品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师范学院 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政法学院 外国语学院 文学艺术学院 体育学院 商学院 合计 附件1 √ 4 7 附件2 8 8 8 13 13 10 2 1 3 1 67 附件4 √ √ √ √ 附件5 √ √ √ √ √ √ √ 附件7 备注:“√”为报送材料合格。
石河子大学学科竞赛情况通报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办学实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依据“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采集系统”数据填报统计、《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将我校学科竞赛情况通报如下:
一、2016-2017学年各学院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实践实训平台。一是连续十年开展了创业意识教育、创业计划培训及创业实训。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1560期的GYB培训工作,共计培训47325人,完成了106期的SYB及创业实训工作,共计培训9295人。二是推进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训,设立“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已开展了十五期,累计立项3770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76项。三是以“培训+竞赛”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将学科竞赛纳入到日常创新训练,长期开展培训,一方面扩大了收益学生的覆盖面,同时也提高了竞赛获奖水平。
根据2017年“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采集系统”数据填报统计,各学院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如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学院 动科学院 化工学院 机电学院 经管学院 理学院 农学院 商学院 生命学院 师范学院 食品学院 水建学院 体育学院 外语学院 文艺学院 信息学院 药学院 医学院 政法学院 合计 国家级 一等奖 3 7 4 1 1 1 10 8 1 1 4 二等奖 13 5 41 6 2 2 2 1 26 8 3 12 7 18 1 三等奖 15 15 45 11 12 5 5 2 22 13 9 5 5 3 39 一等奖 8 6 24 26 2 3 2 2 4 3 5 43 7 1 3 14 1 省部级 二等奖 5 14 34 3 13 7 5 6 3 5 30 5 6 4 20 三等奖 9 40 15 64 11 11 12 4 12 2 8 11 14 8 6 10 41 41 147 206 154 160 278 二、2017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
2017年12月1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在杭州正式向社会预发布《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这是我国第一个专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成果的排行榜。排行榜中共300个高校入围,公布我校获奖数量70个,总分62.36分,排名141,在新疆地区排名第一。
此次学科竞赛评估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引导性,可操作性,分类和成果导向原则,以“可公开获取的客观数据”和教育部2007年、2008年和2010年发布的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和竞赛影响力为主要依据,遴选了19项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竞赛项目。通过多轮专家背对背意见征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模型,模型包括两个方面:竞赛贡献和组织贡献,从“竞赛项目等级”“竞赛项目形式”“竞赛项目历史”和“竞赛项目奖项数量”四个维度对竞赛贡献进行综合评价;从“竞赛秘书处”“竞赛承办单位”“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指导教师”等多方面对组织贡献进行综合评价。在后续的竞赛评估中,还将考虑学科竞赛拓展、延伸的内容,包括高校学科竞赛类教学成果奖、学科竞赛类教学改革论文等。
19项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竞赛项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竞赛名称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只纳入高职排行) 三、学科竞赛面临的主要问题
面对目前国内高校各类学科竞赛愈来愈综合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疆内外高校在政策导向、统筹机制、经费支持、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加大了改革和投入力度,发展形势咄咄逼人。从获奖项目统计上来看,我校在学科竞赛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竞赛项目中相关学院、学科、专业没有组织参与。19个竞赛项目,我校组织参与并获奖的项目不多,只有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等,其他竞赛项目缺乏斩获。
2. 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竞赛项目中摘金夺冠支撑能力愈显不足。目前,我校代表性的学科竞赛,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获奖数量居全疆高校首位,但在摘金夺冠的获奖水平方面落后于疆内其他高校,甚至一些项目上在兵团高校中不占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