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爱心面馆受到欢迎,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这个社会还有人存在种种困窘而心酸的人生。所以,如何让他们心平气和地感受温暖,还得在社会保障、救助机制方面多动脑筋。只有制度兜底,让爱覆盖所有可能被遗忘的角落,温暖才更加踏实,永恒持久。
切除病灶,方能杜绝“被服药”
儿童保护意识缺失,相关利益绑架,执法监管缺位,是导致伤童事件屡屡发生的重要因素
西安、吉林等地的几家幼儿园违规给孩子喂服处方药物“病毒灵”的行为曝光后,引起各界关注与谴责。目前,责任人已被刑拘,当地政府正在努力解决问题,但焦灼的家长仍在商讨维权事宜,孩子的健康更令人担心,而如何给孩子一个头顶晴空的童年,也再次引发全社会的深思。
我国对儿童权益的保护制定了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关注儿童的身心成长始终是国家与社会的大事,不过儿童受伤事件仍时有发生。有统计显示,媒体公开报道的国内性侵女童案例,2013年就有125起。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统计,仅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媒体就报道至少429件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案件。此次西安发生的给儿童违规喂服处方药事件,发生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两所幼儿园里,且时间之长、涉及孩子数量之多,让人痛心。这也表明,对孩子的监护,从社会到家庭到一些幼教机构,仍有不少被遗忘与被忽视的角落。
一位哲人说过,妻儿是一个人抵押给社会的抵押品,以使他循规蹈矩。对很多家庭来说,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生活的重心和事业的动力;对社会来说,孩子的未来是国家的未来。一系列伤童事件的发生,让这种“抵押”变成“绑架”,是家庭之伤,也是社会之痛。这也正是为什么,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任何一件负面事情,人们总是无法容忍。
反思西安的“被服药”事件,为什么两家幼儿园保健医师的不法行为能长达5年,一些教职员工也未加阻止,反而参与其中?为什么相关教育监管部门始终未能察觉问题并监督纠正?为什么像“病毒灵”这样的处方药,从购药到保存直至服用环节居然长期“一路绿灯”?实际上,一些地方存在的伤童虐童问题,普遍具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特点。儿童保护意识的缺失,执法监管的缺位,就是其中重要原因。
“被服药”事件折射的一些法治盲区问题,应引起重视。它反映出,我国的儿童权益保护相关立法与执法链条中,还有不少法律法规过于原则、抽象,协调性与可执行性不强;制
7
定后,也未得到充分重视,执法与立法割裂、监管虚置,常被束之高阁。在监管和保护儿童权益方面,还需进一步“严防死守”。
在一个文明与法治的社会里,对儿童的呵护应当是全方位的,对儿童保护的规定应当严密而细致。比如说,在媒体上,儿童获得的应当是安全健康的内容,不能以儿童为广告对象。生活中,向儿童提供垃圾食品的行为应受到谴责。在公共场合以及乘车中,应当使用安全座椅。医生、教师等特定人员遇到儿童被侵犯,有责任举报。可以说,通过法治为孩子们编织精细的保护之网,在全社会形成儿童优先的普遍自觉,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赢得未来的关键一招。
现在,相关部门正在对那些“被服药”的孩子们紧急体检观察,尽可能把伤害影响降低到最小,许多地方也在对幼儿园“服药”现象进行普查。这些措施极有必要。然而,如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是挖出病灶,难保“被服药”事件后,还有什么其他伤童现象发生。
儿童是父母的心头肉,是国家的未来星。今天的孩子享受着比过去好得多的成长环境。然而,“孩子优先”的课题依然需要进一步破解。从身体健康到人格心灵,从社会环境到权益保障,我们要为孩子做的,还有很多。
付彪:“带母上课”是一堂言传身教的反哺公开课
三尺讲台上,老师认真地讲着课;讲台下,年迈的母亲坐在学生群里,听着儿子的演讲。17日,一张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照片成为网友热议话题,网友感叹老师言传的是文化知识,身教的是孝顺美德!(3月18日《福州晚报》)
“最好的表达,最美的陪伴。”无疑,这位老师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为我们生动地上了一堂反哺公开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也许平凡,也许杰出;可能目不识丁,可能知识渊博。但是,每个母亲都是那样真挚地爱着我们,她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我们,让我们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却不计任何回报。这就是我们的母亲!
“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对于母亲,相信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之心,但同时也有一些人感叹在这物质社会中的无奈,觉得有心无力,迟迟拿不出行动来,有的甚至一个电话、一声问候都成了很多母亲的奢念。有媒体曾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96%的受访者认为感恩十分重要,是为人之本,但由于学业重、工作忙、压力大等原因,很少将这种意识付诸于实际行动,“感恩”俨然成了一句口号。
说一千道一万,行动最有说服力。亲情反哺要的不是抒怀,而是具体行动。父母的需求其实很小也很少,哪怕一个问候电话或带孩子回次家,“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都是对她们最好的回报。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说,反哺要趁早,莫等父母不在时徒留遗憾。因此,我们无论是贫是富、是卑是尊、是近是远,都应从现在做起,将感恩之心,化为感恩之行,在父母有生之年,尽快行孝吧!
8
人言可畏,网民如何慎用手中的权力?
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冰冷的河水湍流不息,绝望的少女纵身一跃…… 悲剧发生在2013年12月3日的广东省陆丰市,网名为“IforeverLm”的琪琪在连续发出“第一次面对河水不那么惧怕”、“坐稳了”两条微博后,从陆丰望洋河桥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仅18岁的生命。
琪琪的匆匆离世不禁让人扼腕,但是更加令人吃惊的是,悲剧的起因与一起人肉搜索事件有关。
根据广东省陆丰市警方通报,在陆城某中学就读高中的琪琪,曾于案发前一天,也就是12月2日到该市东海镇金碣路的某服装格仔店购物。但没过多久,琪琪购物时的监控视频截图就被该服装店的店主蔡某发布到了网络上,并配文称截图中“穿花花衣服的是小偷,求人肉”。
很快,琪琪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所在学校、家庭住址和个人照片均遭到了曝光。与此同时,在网络上也开始出现了对琪琪批评甚至辱骂的声音。这样的流言蜚语也迅速地传到了琪琪所在学校的同学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