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导学(2)

2018-09-20 18:31

IV、知识拓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类别 研究对象 区别 地位 作用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人类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对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 物质与意识 整个世界 哲学的基本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

【正确理解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社会基 本矛盾 矛盾性质 解决方式 根本目的 阶级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对抗性(敌我矛盾) 阶级斗争 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 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及其方法论】

解题指导:正确理解人民群众的作用及其方法论

1.正确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重大作用的关系

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依赖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如果只承认杰出人物的伟大作用而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就会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观。

3

2.全面理解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政治、哲学依据 (1)政治依据:党和国家性质决定的。

(2)哲学依据:①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的具体运用。②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党和政府有关民生政策的哲学依据】

解题模板:党和政府有关民生政策的哲学依据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彰显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情怀,所以对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考查成为高考的重点。 常见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关注民生?

(3)结合材料,分析党和政府是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观的? 常用答题术语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区别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根本区别) 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唯心史观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 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规律 Ⅴ、构建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 课中案】 探究一

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因此,要在坚持基本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和私有财产,同时尽快扭转城乡、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趋势,逐步形成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为此,将会加大税收在二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政府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哲学依据。

探究二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4

请运用所学哲学观点,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达标训练】

1.(2014?四川高考)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 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4?重庆高考)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②“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③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 ④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14?福建高考)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 ) ①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a+b)2=a2+2ab+b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之所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因为( )

2015年全国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导学(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第5讲 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