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说,就是要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六、教学
? 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 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14–
? 教学的任务
(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1)发展学生的智力; (2)发展学生的体力; (3)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四)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内容和方法
?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关系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条件。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第三, 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3.教学过程知、情、意的统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教学不仅受学生智力因素的影响,同时受学习者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主体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 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二、基本的教学原则
–15–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使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便他们能够正 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即要让学生获得准确无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专研教材,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从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6–
8.量力性原则
教学的内容、方法、难度和进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同时又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通过努力掌握。贯彻量力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研究学生,找到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最近区。
? 教学设计: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教学
目标,规划课堂教学全过程诸因素的相互联系和合理组合,确定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步骤,为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而制订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
(一)个别教学制
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育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个别教学形式。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
它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个体只与学生个体发生联系;学生年龄不一,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缺乏计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