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引进阳江经济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现代意识、系统知识、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人才。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创新人才使用观念。实行重点招聘,优先引进。支持阳江工业产业领域企业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博士后工作站等高水平的技术研发机构和人才培养机构,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
2、完善人才激励制度
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完善创新人才评价手段,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标准,制定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创新人才考核评价指标,根据不同领域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建立符合不同类型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考核机制。制定有利于创新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阳江企业探索对人才的股份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采用以技术、专利、管理等生产要素作价入股等形式,使引进的创新人才能直接参与收益分配,激励其创新积极性。
3、加强劳动力培训转移
充分发挥阳江产业基地在用工企业和培养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整合利用职业技术教育资源,以市技工学校、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市综合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龙头,以各县(市、区)劳动就业技术训练中心为基础,以中心镇分教点为网点,构建覆盖全市的三级技能培训网络。采取与培训机构合作、在企业建立培训基地、委托培训、送教上门、送教下乡和远程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灵活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为入住阳江的企业提供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员工的引进渠道。加强与劳务输出地政府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形成相对稳定的产业工人的培养、认证、输送和社保机制,为阳江工业产业企业提供技术工人的培养和输送服务。
(五)推进自主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
1、切实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要切实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围绕阳江工业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积极吸纳国内外的新知识、新技术,开展科研攻关,争取取得突破。阳江要积极鼓励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重点选择有行业特色、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省、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究机构。阳江政府要把建设企业研究开发机构作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措施来抓,鼓励企业逐步加大科研投入,促进企业对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促进企业产学研结合,提高科研成果产业化水平,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与生产过程中工艺、装备、测试、标准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研队伍。
2、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联盟
开展产学研合作,深化省部产学研合作与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大集结国内外人才、技术力度,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互相依存的紧密关系,推进国内外优秀科技成果在阳江开发和转让,形成一批以科技为先导,产权联结为纽带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科技开发集团,从根本上提高阳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的配对信息服务,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吸引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来阳江地区考察、联络、洽谈合作,建立官产学研战略联盟关系,积极探索,寻找可行的合作方式和合适的机制,完善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组织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活动,营造鼓励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氛围。
3、支持企业开展各类研发、重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
落实国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阳江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以企业研究开发机构为依托,积极
帮助、引导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科技与产业发展专项计划,充分整合政府资源,努力提高企业承接各类科技计划、产业发展计划的能力,争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获得更多的资助,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条件与环境。对列入国家和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技术改造项目并获得国家或省财政拨款支付的,给予相应的配套支持。
(六)进一步优化改善工业企业发展成长环境
1、统筹整合土地资源
合理利用和集约用地,确保土地发挥最大效益。推行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产业发展模式。科学规划土地资源,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加快修编阳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城规、土规和产业规划的衔接工作。研究并制定关于优质产业项目的评价体系和办法,在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出台保障优质项目用地的有效机制,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建立优质项目落户建设的绿色通道。妥善解决企业用地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整合和提升旧工业区功能,对各个园区合理论证一个合适的容积率与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严格控制土地转换使用性质,划出标准线,没有达到标准的园区企业鼓励其向外延转移或进行土地置换,引进的项目根据其投资总量进行供地。支持各县(区)加快处置闲置土地,依法依规统筹村级未利用而可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土地。依托阳江较长的海岸线,以阳江港为中心加快推进滩涂改造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临港工业发展土地空间,从更大范围内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2、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与企业的经常性沟通,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政策宣传,为加快阳江工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府服务环境。建立重大项目专人负责制,
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产业项目,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挂钩联系,明确要求和进度,抓好跟踪和落实。建立项目推进的动态管理制度,市工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日常协调,加强对优质产业项目的引进、落实、跟踪和督办工作,重点协调解决导致优质产业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的各种难题,确保优质产业项目投资建设的顺利推进。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坚决清理不合理收费,适当减免地方性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