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农村公共活动场所 B、农村教育和培训
C、农业科技推广 D、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5、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包括( )
A、税收 B、债务收入
C、国有企业收入 D、收费
6、税收的性质包括( )
A、强制性 B、比例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7、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E、财产税
8、税负转嫁的方式有( )
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消转 E、税收资本化
9、按照预算编制的方法,国家预算可分为( )
A.增量预算 B.复式预算 C.单式预算 D.零基预算
10、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 )
A、税收 B、公债 C、政府投资 D、公共支出 E、财政补贴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混合物品。( )
2、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条件。( )
3、转移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
4、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在下降。( )
5、从性质上看,财政补贴同社会保障支出一样,是一种购买性支出,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6、我国的财政收入中,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最高,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低。( )
7、收费是公共部门为提供纯公共产品而收取的费用。( )
8、我国现行的税制体系中,所得税是主体税种。( )
9、筹集财政资金、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的初始功能。( )
10、我国目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复式预算法,即分为经常预算和建设预算分别核算。( )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如何理解公共产品的含义?
2、“瓦格纳政府扩张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简述“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本内容。
4、简述我国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12分)
试述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长变化原因,并思考控制行政管理费的思路和措施。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随着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闭幕,2008年的宏观经济工作已定下了基本的发展基调和方向。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未来将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从防止经济过热的“一防”转向防止经济过热与通胀的“双防”,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双稳健”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搭配,这些实质性内容的变化将会给宏观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恐怕是社会各界深切关注的焦点和值得深思的问题。此外,值得大家关注的是财政政策依然将以“稳健”为主题。
结合材料,回答我国近几年实施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包括什么内容?并谈谈为什么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