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第一,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第二,规范由国家预算拨款的公务员的工资制度以及相类似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第三,加强税收调节,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调节各经济主体的要素分配;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公司的利润水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赠予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第四,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和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发展和增长是不同的概念。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发展比增长的含义要广,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表现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相应下降,而制造业、公用事业、金融贸易和建筑业等的比重相应上升,随之劳动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教育程度和人才培训水平逐步提高。
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第一,财政政策是维系总供求大体平衡的重要手段。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财政可以实行紧缩政策,减少支出和增加税收或二者并举。一旦出现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情况,财政可以实行适度放松政策,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或二者同时并举,由此扩大总需求。第二,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例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都明显具有这种作用。第三,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第四,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环境。
六、案例分析题( 12 分)
1、财政的支农支出应集中应用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强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江大河的治理,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和推广示范,农业产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自然灾害的防御等。
2、为进一步完善财政的支农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
(1)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各级政府在计划和安排资金投入上应优先保证农业发展的需要;
(2)在农业投资方向上深化改革,将农业投资的重点放在解决影响农业整体效益提高的薄弱环节上;
(3)深化改革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方式;
(4)健全财政监督机制,确保国家支农资金及时全额到位,完善农业投资法律体系,加强国家对农业财政投资的法律约束。
综合自测题三
※<综合自测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 15 分)
1.一般来说,财政分配活动的主体是( )
A、企业 B、国家 C、个人 D、财政部门
2.在我国目前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最稳定的来源是( )
A、国有资产收益 B、国债收入 C、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D、税收收入
3.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与安置
4.下列项目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的是( )
A、关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