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第4周期、第一过渡系列的三个VIII族元素铁、钴、镍,性质很相似,称为铁系元素。铁、钴、镍三个元素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分别是3d64s2、3d74s2、3d84s2,它们的原子半径十分相近,最外层都有两个电子,只是次外层的3d电子数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很相似。铁的最高氧化态为 +6,在一般条件下,铁的常见氧化态是 +2、+3,只有与很强的氧化剂作用时才生成不稳定的 +6氧化态的化合物。钴和镍的最高氧化态为 +4,在一般条件下,钴和镍的常见氧化态都是+2。钴的+3氧化态在一般化合物中是不稳定的,而镍的+3氧化态则更少见。
2、铁的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铁的氧化物颜色不同,FeO、Fe3O4为黑色,Fe2O3为砖红色。
向Fe2+ 溶液中加碱生成白色Fe(OH)2,立即被空气中O2氧化为棕红色的Fe(OH)3。Fe(OH)3
显两性,以碱性为主。新制备的Fe(OH)3能溶于强碱。
(2)铁盐
Fe(II)盐有两个显著的特性,即还原性和形成较稳定的配离子。Fe(II)化合物中以(NH4)2SO4·FeSO4·6H2O(摩尔盐)比较稳定,用以配制Fe(II)溶液。向Fe(II)溶液中缓慢加
4 入过量CN,生成浅黄色的Fe(CN)6,其钾盐K4[Fe(CN)6]·3H2O是黄色晶体,俗称黄血盐。
-
4 若向Fe3+ 溶液中加入少量Fe(CN)6溶液,生成难溶的蓝色沉淀KFe[Fe(CN)6] ,俗称普鲁士
蓝。
4
Fe3+ + K+ + Fe(CN)6= KFe[Fe(CN)6]↓
Fe(III)盐有三个显著性质:氧化性、配合性和水解性。Fe3+ 能氧化Cu为Cu2+,用以制印刷电路板。[FeSCN]2+具有特征的血红色。[Fe(CN)6]3的钾盐K3[Fe(CN)6] 是红色晶体,俗称
-
赤血盐。向Fe2+ 溶液中加入[Fe(CN)6]3,生成蓝色难溶的KFe[Fe(CN)6],俗称滕布尔蓝。
-
Fe2+ + K+ + [Fe(CN)6]3 = KFe[Fe(CN)6]↓
-
经结构分析,滕布尔蓝和普鲁士蓝是同一化合物,它们有多种化学式,本章介绍的KFe[Fe(CN)6]只是其中的一种。
Fe(III)对F离子的亲和力很强,FeF3(无色)的稳定常数较大,在定性和定量分析中用以掩蔽Fe3+。
Fe3+ 离子在水溶液中有明显的水解作用,在水解过程中,同时发生多种缩合反应,随着酸度的降低,缩合度可能增大而产生凝胶沉淀。利用加热水解使Fe3+ 生成Fe(OH)3除铁,是制备各类无机试剂的重要中间步骤。
3、钴、镍及其化合物 (1)钴、镍
钴和镍在常温下对水和空气都较稳定,它们都溶于稀酸中,与铁不同的是,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但钴和镍与浓硝酸发生激烈反应,与稀硝酸反应较慢。钴和镍与强碱不发生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