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2.有效沟通的标准有哪些?
3.理解不同类型的沟通之间的差异。
4.影响沟通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5.冲突的内涵及特征。
6.冲突有哪三大来源?
7.冲突管理的策略?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
1.内容摘要
第一节介绍了沟通与沟通类型。沟通是信息的传递与理解的过程,分析了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沟通客体、传递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沟通过程具体的七个步骤;沟通有多种分类方式,包括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第二节介绍了沟通障碍及其克服。分析了有效沟通的标准,即保证沟通的数量,质量和及时性;影响沟通过程的主要障碍是人际障碍、组织障碍和文化障碍。
第三节介绍冲突及其管理。阐述了冲突的概念和冲突所具有的客观性、主观知觉性、二重性和程度性特征;分析了冲突的三大来源为个人差异、沟通差异和结构差异;根据冲突发生的层次、对组织的影响、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冲突分为多种类型;进一步阐述了冲突管理的对策。
2.基本概念
沟通,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冲突。
3.基本理论
(1)沟通的作用:有效沟通可以降低管理的模糊性,提高管理的效能;沟通是组织的凝聚剂和润滑剂,它可以改善组织内的工作关系,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沟通是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2)沟通的具体步骤:信息发送者、编码、信息的传递、信息接收者、解码、反馈、噪声。
(3)沟通的标准:保证沟通的“量”,有效沟通要保证传达足够的信息量;保证沟通的“质”,信息需要被准确地表述和理解;保证沟通的“时”,沟通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及时性。
(4)影响沟通过程的障碍:人际障碍、组织障碍和文化障碍。人际障碍主要表现为表达能力欠佳、知识和经验差异、个性和关系、信息接收者的情绪、接受者的选择性知觉、信息发送者的故意过滤、信息过载;组织障碍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不合理、组织氛围不和谐;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文化相似性有助于成功的沟通,文化的差异会铸造人际沟通的障碍。
(5)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学会倾听;重视反馈;克服认知差异;抑制情绪化反应。
(6)冲突的特征:客观性,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是组织的本质特征之一;主观知觉性,冲突是指导致某种抵触或对立的可感知的差异;二重性,冲突对于组织、群体或个人既具有建设性、有益性,有产生积极影响的可能,又具有破坏性、有害性,有产生消极影响的可能性;程度性,冲突水平影响组织绩效。
(7)管理冲突的策略:冲突的抑制,当冲突水平过高时,管理者可以采取冲突抑制的方法,包括竞争策略、合作策略、回避策略、迁就策略和妥协策略;冲突的激发,当组织冲突不足时,管理者需要考虑激发必要的、适度的建设性冲突,常用手段有将冲突合法化、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