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纲1002 -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㈣ 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
均衡状态、均衡工资率与均衡就业量。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非均衡(不稳定)状态。
㈤ 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㈥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
动态均衡的基本假设。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稳定型蛛网”;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封闭型蛛网”。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㈠ 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任何偏离均衡点的状态均导致效率的损失。
㈡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基本假设。劳动力地区、行业间的流动将有助于消除工资差别。
㈢ 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的含义。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
㈠ 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状态
瓦尔拉斯需求与有效需求的概念,瓦尔拉斯供给与有效供给的概念。瓦尔拉斯非均衡产生的主要原因:工资率刚性、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信息不完全、过度选择、制度和政策因素等。
㈡ 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的概念。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
㈢ 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
劳动力短缺的含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短缺的原因。劳动力短缺的经济后果。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