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中国最优城市规模实证研究(2)

2021-04-05 08:35

毕业设计

上海经济研究                            2009年第5期量偏多、规模偏小,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杨伟民,2000)。

那么,当前我国到底应该坚持怎样的城市化道路,我国城市发展是否存在一个最优(或合理)规模?这是我们将要探讨的主题。本文首先考察了经济增长与城市规模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发现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我国城市的最优规模的拐点为500万人左右,所以我国发展大城市是完全必要的;然后,利用帕累托分布对我国城市规模进行拟合,发现我国城市规模分布虽然基本满足城市理想分布的位序-规模法则,但存在分布形式外凸,大城市缺失的情形,可见,我国发展大城市是符合基本城市发展规律的,也是可行的。

二、经济增长与最优城市规模

  正如引言中数据所显示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聚集效应的存在,城市经济具有规模递增的特点,规模较大的城市拥有较完善的生产、销售网络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可以提供金融、信息、技术等服务和集中化、规模性的市场,并且随着企业和人口的集中在知识、技术、,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随着规模的扩大,,、交通拥挤,社会管理成本增加,环境污染等。,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一)年年中国建制城市(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不包括县级城市。在我国现行的城市统计中,设定了两个统计范围:一是市区(即市辖区,包括城区和郊区);另一个是地区(包括市辖区和下辖的县和县级市)。基于以下两个原因,本文的研究的是市区:(1)地区包含了农村的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城市经济活动,城市的各项功能主要集中体现在市区,狭义上的城市一般也只包括市区;(2)城市行政区划历年都有所调整,相比辖县,市区在地域上的行政界线相对稳定,这有利于城市数据的连续性,也便于比较分析。为了避免样本选择偏差,我们尽量多的选

②取样本,共计285个(具体样本名称见附录)。除特别说明外,本文所用原始数据均来自“中经网

经济统计数据库”之“城市年度库”。

关于城市规模,目前仍无一致认可的定义,在《中国百科大辞典》中城市规模指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部分,而《现代经济词典》用城市的人口数量、用地面积和城市的经济规模来度量城市规模。本文采纳最常用的人口规模来表示城市规模,理论上,所有参与到城市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流动人口)都应该归入本研究的城市人口规模的范畴,但是按照我国现行的统计口径,人口依据农业、非农业分类的户籍制度进行统计且不能反映人口流动规模,所以,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连续性,我们使用“年末非农业人口”指标度量城市规模,记为Pop,单位为万人。经济增长指标使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增长率度量,记为Growth,单位为百分比。

(二)实证结果

为了考察经济增长与城市规模的非线性关系,我们的初始模型设定为:

23Growthit=αi+β1 Popit+β2 Popit+β3 Popit+εit

  对于模型究竟应该采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我们通过Hausman检验判定,Hausman检验

2在自由度为4的卡方分布下得到的统计量χ(3)=6.629,对应的p-value=0.0847,在5%的置信

①事实上,国内外对最优城市规模问题的讨论一直是城市经济研究的热点,但研究的视角却各不相同,具体可参考刘玲玲、周天勇(2006)、李培(2007)等综述性文献。

②山西吕梁和西藏拉萨因数据缺失较多而从样本中剔除。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城市部分指标的部分年份数据缺失(以新设立的地级市为主),本文通过插值法补全。

—32—


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中国最优城市规模实证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食堂物资采购申请流程说明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