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中国最优城市规模实证研究(4)

2021-04-05 08:35

毕业设计

上海经济研究                            2009年第5期

(三)最优城市规模的区域差异

在上一部分,我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城市规模在500~550万人左右经济增长最快。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分析最优城市规模在地区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将样本按东、中、西三个地区分类①,并建立了两个地区虚拟变量:East(当城市属于东部地区时,变量取1,否则取0)和Middle(当城市属于中部地区时,变量取1,否则取0),然后将地区虚拟变量加入回归方程(4),得到模型(5),回归结果如下:

Growthit=11.2733+9.04e-05Popit-9.63e-07Popit

t=(8.485)  (0.027)    (-0.428)

p=(0.000)  (0.979)    (0.669)

-0.0066Middle3Popit+9.691e-06Middle3Popit

t=   (-1.226)     (1.319)

p=   (0.221)      (0.188)

+0.0113East3Popit-9.90e-06East3Popit+Invest

t=   (4.740)     (.114.)

p=   (0.000)    0..222(5)

珔R.p=1.72

  过5%,,经计算,F统计量F(4,1417)=5697,对应的p-value=0.6847,可见,检验结果不能拒绝其为冗余变量的原假设,城市规模的非交叉相Pop和Pop及其与中部地区虚拟变量的交叉乘积项可以从方程中去除。可见,城市最优规模主要存在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城市经济增长与城市规模之间的无显著的统计关系。仅利用东部地区城市数据重新估计的模型结果为:

2(6)Growthit=10.6894+0.008108Popit-8.18-06Popit+Investit

t=(6.245)  (2.567)   (-3.262)   (5.561)

p=(0.000)  (0.011)   (0.001)   (0.000)22

珔R=0.0945  p-value=0.0000  D.W.=1.41

②求导可得最优的城市规模为495.6万人。

可以看出,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我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应该侧重发展大城市,

③培育一批规模达500万人口左右的城市。我们的研究结论跟王小鲁、夏小林(1999)的结论基本

一致,他们从城市规模收益和外部成本的对比中计算出我国最优城市规模在100~400万人之间,而城市规模在200万人左右规模效应最大,故他们的结论也是我国应该发展超大型城市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我们测算的最优城市规模相对更大些,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在于方法的差异,另一个原因可能源于城市最优规模的动态性,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等影响因素的改变会导致城市规模效应边界趋于扩大。2

①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区)的城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市、区)的城市;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2个(市、区)城市。

②事实上,我们也计算了不包括投资变量的情形,结论非常相似,最优城市规模为428万人。

③按我国目前城市规模的分组,市区非农业人口在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在100至200万为特大城市;在50至100万为大城市;在20至50万为大城市;在2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但这种分类标准明显偏低了(王小鲁、夏小林,1999)。但本文中的大城市标准为400万以上,甚至更大。

—34—


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中国最优城市规模实证研究(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食堂物资采购申请流程说明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