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结构设计技术措施(4)

2019-08-28 23:22

全高加密。D、当筒体居中时,应注意区分是板柱--剪力墙结构还是框架—核心筒结构,因为板柱--剪力墙结构适用高度很矮,而框架—核心筒结构适用高度很高。此两种结构体系共同点为仅在外圈柱间设梁,而中间无明梁。两种结构体系区别在于板柱--剪力墙结构核心筒较小,核心筒面积占整个平面面积的比例很小,并且除了外圈柱子外内部布置了很多框架柱,而框架—核心筒结构正相反(当仅有个别主要承受竖向荷载而不设梁的柱时,属于框架—核心筒结构,具体定量划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E、单片剪力墙的边框柱,在剪力墙平面内是墙体的组成部分,不再按照框架柱考虑;剪力墙平面外的边框柱属于框架柱,支撑框架梁。剪力墙平面内的边框柱按照墙计算确定纵筋,平面外按照框架柱计算确定纵筋,并满足最小配筋率。剪力墙平面外与框架梁相连时,如果墙体较厚,可以设暗柱;如果墙体较薄或不能满足框架梁纵筋的锚固长度时,应设框架柱。F、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剪力墙时,宜对称、均匀,防止剪力墙布置偏心,产生过大的扭转。当建筑平面形状凸凹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布置剪力墙。墙体长度不宜大于8米。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中间区段内,房屋纵向长度较长时,不宜集中两端布置纵向剪力墙。剪力墙布置宜连接在一起形成L形、T形及口形等,以增大剪力墙刚度和抗扭能力。G、框架柱与剪力墙平面内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界定为连梁。H、

16

框剪结构设计时,需要满足框架结构及剪力墙结构的一些要求。R、应注意剪力墙部分暗柱的配箍特征值。S、《广东高规》10.2.4条规定:(为了提高框筒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延性)筒体底部加强部位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筒体一般部位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3%。T、结构倾覆力矩的取值以基本地震作用下,结构底部(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或超限建筑结构为底部加强部位)位置为准。

七、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1、当剪力墙结构下部功能为商业网点、办公、会所等形成大

空间时,即形成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形式。顾名思义,部分框支是指必须有部分剪力墙要落地,而不能全部为框支柱。设计时首先布置转换层上部的剪力墙,上部剪力墙布置数量应尽可能少,以利于转换层下部落地剪力墙的布置。一般来说楼梯间、电梯井及管井组成的筒体需落地,其它部位再增加一部分落地剪力墙,以满足上下刚度比的要求。转换结构构件常采用梁、箱形结构等,六度区可采用厚板转换,7、8度抗震设计的地下室的转换构件可采用厚板。由于落地剪力墙数量少、层高较高,因此,落地剪力墙厚度应加厚。一般情况下转换梁高度确定,需根据转换层以上的楼层数来确定,每层按照70mm~100mm的范围来暂定梁高(层数多时取小值,层数少时取大值)。梁如果受建筑层高限制不能加高,当梁抗剪不满足时,可以采取加腋或梁加宽措施。

17

2、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A、框支

层周围楼板不应错层布置。B、长矩形平面中落地剪力墙间距宜符合《高规》10.2.3.6条要求。C、底部为一层框支时采用剪切刚度计算,底部为二层及二层以上框支时采用剪弯刚度计算。D、剪力墙底部加强区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约束边缘构件应设置至加强区的上一层。E、转换层在三层及三层以上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框支梁不再提高。F、偏心受拉(大部分梁是偏心受拉)框支梁支座上部纵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且框支梁上部通长筋最小配筋率,一级不应小于0.5%,二级不应小于0.4%,;G、转换层框支梁配筋时,不能采用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梁配筋图,其结果与《高规》的要求差别很大,应按照WPJ*.T结果并参照《高规》10.2.8条要求人工配筋。H、框支梁腰筋直径最小采用φ16,沿梁全高间距不大于200。J、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时,需要满足框-剪结构及剪力墙结构的一些要求。H、框支柱剪力调整应按照《高规》10.2.7条调整。K、为了提高框支梁计算精度,将“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取为1米。L、转换层结构,转换层及转换层以下各楼层宜考虑各层楼板的弹性变形,按照弹性楼板假定计算结构的内力和变形。M、当上部剪力墙不是单片墙,而是带有短小翼缘的剪力墙时,可以将转换梁做宽,使小翼缘全部落在宽扁梁宽范围内,避免采用主次梁转换效

18

果较好。N、转换构件梁端不能出铰。P、转换层下部剪力墙必须与上部剪力墙贯通即框支层剪力墙必须是转换层上部对应的剪力墙落地。Q、转换层楼板要完成上、下层剪力的重新分配,自身在平面内受力很大,楼板有显著变形,水平力不再按框支柱和落地剪力墙的刚度分配,导致框支柱位移增大,从而使框支柱的剪力比按楼板面内刚度为无限大假定的计算值大许多倍。R、框支梁的受力特点为偏心受拉,设计时应适当加大框支梁下部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量;应注意上部剪力墙的轴线与框支梁的轴线存在偏差所引起的扭距对框支梁是十分不利的。S、转换层上、下相邻层楼板厚度150mm。T、转换层上部二层或三层的剪力墙配筋应适当加强(此高度范围内剪力墙受力很复杂)。T、框支剪力墙结构如果平面凸、凹不规则,则很容易形成超限结构,应引起注意。

八、计算参数的选用(PKPM及SATWE):

1、总信息:A、“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该参数为地震力、

风荷载作用方向与整体坐标的夹角。此参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修改,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不仅改变地震作用的方向而且同时改变风荷载作用的方向,如果平面是十字形、L形等不规则平面建议输入水平力夹角,对比计算结果取最不利者,其它情况可以将周期计算结果中输出的“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角”填到“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

19

度”。B、PM里的“混凝土容重”一般考虑取25kN/m3, 主要是现浇板重自动计算,进行现浇板配筋采用,而SATWE里的“混凝土容重”一般考虑取26~27kN/m3,主要是用来计算结构中的梁、柱、墙等构件自重荷载,考虑抹灰荷载用的(现在版本软件PM与SATWE的“混凝土容重”是联动)。C、“裙房层数”“转换层所在层号”均包含地下室层数。D、“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一般取默认值2米,对于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为了保证框支梁与上部剪力墙有更好的协调性,建议取1米。E、“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在进行结构的整体参数(如周期比、位移比、层间位移角)控制时选[是],在计算构件内力和配筋时不勾选。对于楼板形状比较复杂的工程(如开大洞口楼板、局部变窄楼板、联体结构的狭长连接板等)应采用弹性膜假定,但应补充计算“刚性楼板假定”下的位移比。弹性板6是针对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弹性板3是针对厚板转换层的厚板的,其它情况宜采用弹性膜。F、“结构材料信息”型钢混凝土及钢管混凝土属于钢筋混凝土结构G、“恒活荷载计算信息”对于一般结构均可以采用“模拟施工加载3”计算;对于框剪结构进行上部结构计算时采用“模拟施工加载3”,而在进行基础计算时采用“模拟施工加载2”;对钢结构及没有层概念的体育场馆类应采用“一次性加载”;对于长悬臂结构应采用“一次性加载”进行复核;2005版软件计算转换梁时只

20


北洋结构设计技术措施(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正宗湖北特色菜 - 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