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梁端负弯距调幅”后,则不宜再考虑节点刚域。当考虑了节点刚域后,则在“梁平法施工图”中不宜再考虑“支座宽度对裂缝的影响”。不作为刚域即为梁柱重叠部分作为梁长度一部分进行计算,作为刚域即为梁柱重叠部分作为柱宽度(柱宽一部分)进行计算。一般而言,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后,结构的刚度会增加。地震力作用下,基底剪力增大,端部内力增加,而结构的周期和位移则相应减小。竖向荷载作用下,端部内力会减小。组合设计内力是增加还是减小就不确定。C、“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高层应勾选,多层不需。勾选则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组合验算,不勾选则按抗规或钢规进行组合验算。D“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该参数仅对钢结构有效,对混凝土结构不起作用。根据《钢规》5.3.3条,对于无支撑框架选择有侧移,对于有支撑框架,应根据“强支撑”还是“弱支撑”来选择“无侧移”还是“有侧移”。通常钢结构宜选择“有侧移”。E、“混凝土柱计算长度系数执行混凝土规范7.3.11-3条”由于程序有自动判别功能,建议一般工程尽可能勾选,对于空旷结构应勾选。柱计算长度系数人工修改后应立即退出,不再执行参数定义和数据检查,否则柱计算长度系数又恢复为初始值。F、“结构重要性系数”该参数用于非抗震组合的构件承载力验算,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应取1.0,建议一般工程为默认值1.0。G、“梁
31
保护层厚度”“柱保护层厚度”应根据构件所处的环境类别按照混凝土规范9.2.1条取值。H、“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该参数用来描述钢构件被开洞(如螺栓孔)后的削弱情况,构件连接全为焊接时为1.0,为螺栓连接时为0.85。J、“柱配筋计算原则:(单偏压计算)(双偏压计算)”当混凝土结构按照空间结构计算时,框架柱宜采用双偏压计算配筋,因为在某种组合荷载作用下,计算柱某一方向的配筋面积时同时考虑另一方向的内力值,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符合工程实际,理论上讲,所有混凝土柱的受力状态都是双偏压,单偏压计算仅是双偏压计算的一个特例,但是双偏压计算出来的值多解。对于异形柱结构,无论设计人员如何选择,程序均按照双偏压计算异形柱配筋。《高规》6.2.4条要求“抗震设计时,框架角柱应按照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设计”如果设计人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指定了角柱(凸角处框架柱两个方向均只有一根梁与柱相连称为角柱,凹角处框架柱不是角柱),程序对其自动按照双偏压计算。在SATWE“柱平法施工图 ”中有双偏压验算一项,一般来说所有混凝土柱最好都用双偏压验算以下,以保证配筋计算的合理性,并且,一个结构能通过双偏压验算即可。如果按照单偏压计算,而按照双偏压验算,这种方法得出的计算值是唯一的。
7、配筋信息:A、“梁、柱、墙主筋及箍筋强度”此处输入
32
梁、柱、墙主筋及箍筋强度设计值,墙主筋强度是指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而言的。PMCAD中输入钢筋强度是强度等级用于控制钢筋符号,而此处输入的是强度值。B、“梁、柱箍筋间距”一般情况均可以按照100输入(计算结果均按照100间距显示配筋面积),且现在的软件梁、柱箍筋间距以灰色显示,不许人工修改,经计算后用户根据内定100间距人工调整箍筋。当梁跨中有较大集中力作用时,而箍筋分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且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加大(>100)时,应复核非加密区配箍面积是否满足计算要求。C、“墙水平分布筋间距”一般情况取200,计算结果的配筋面积是200间距的面积,如果想加密则需要根据间距换算。D、“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结构施工详图中剪力墙实配的竖向分布筋配筋率,不应小于结构整体计算时,该参数输入的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值。因为,剪力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增加,会使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减小。所以,剪力墙实配的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小于结构整体计算时输入的竖向分布筋配筋率时,将使结构偏于不安全。E、“结构底部需要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及“结构底部NSW层的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是新版软件增加的两个参数,主要用来提高框架-核心筒等类结构的核心筒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分布筋配筋率,从而提高核心筒底部加强部位的延性。《广东高规》10.2.4条规定:筒体底部加强部位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宜
33
小于0.6%,筒体一般部位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3%。层数应包括全部地下室层数,为了使地下一层以下地下室各层墙体的竖向分布筋配筋更为经济合理,可以补充按一般配筋率的计算而此处不指定。剪力墙结构一般情况下,不必单独指定。
6、荷载组合:一般来说此页的系数是不需修改的,因为程序
在进行内力组合时是根据规范要求处理的。只有特殊时候,要修改组合系数时,才修改。
7、地下室信息:地下室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不作为结
构不合理的标志。A、“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新版软件对地下室侧向约束的概念和算法做了重要改动,之前软件采用“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之前算法侧向约束与地下室的层刚度有关,而与回填土性质无关,而由地下室结构布置(如剪力墙和框架)等因素产生的层刚度变化很大,用它们的倍数计算土的侧向约束后,造成相同土层约束下不同结构产生很大差异,难以取得合理约束值。新算法采用参数“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其算法即为土力学中的M法,M取值范围稍密及松散填土5.4~6.0,中密6.0~10,密实老填土10~22。B、“外墙分布筋保护层厚度”根据混凝土规范确定。C、“回填土容重”一般取18KN/M3。D、“室外地坪标高”按照实际情况填写。E、“回填土侧压力系数”一般取0.5。F、“地下水位标高” 按照实际情况填
34
写。G、“室外地面附加荷载”建议一般取10KN/M2。
8、砌体结构:A、“砌块类别” 按照实际情况填写。B、“砌
块墙体容重”默认值为22,是240厚实心砖墙的折算容重(含双面粉刷重)。C、“底部框架层数” 按照实际情况填写。D、“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对于一般砖混底框结构一般采用规范算法,砖混底框的风荷载需要在特殊风荷载菜单中人为输入。
9、关于刚度比的计算方法:“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
适用于绝大多数工程(规范中的侧向刚度)。“剪切刚度比”适用于地下室嵌固端判断及底部一层为大空间时刚度比。“剪弯刚度比”适用于底部大空间大于一层刚度比。例如,一个工程地下二层,地上三层转换,共28层,需计算刚度比,A、判定地下室是否嵌固端用剪切刚度比;B、判定高位转换刚度比采用剪弯刚度比;C、《高规》附录E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尚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此时,采用“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手工计算地上三与地上四的刚度比。
10、关于楼板刚度假定的几个问题:A、竖向构件不连续时,
如转换层结构,楼板加厚用于调整楼层的剪力。B、刚性楼板,适用于绝大多数工程,但是要求楼板连续、规则、没有较大的削弱等。C、弹性楼板6,采用壳单元真实地计算楼板的面内和面外刚度。由于考虑了楼板的面内面外刚度,因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