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配体的是 ( B )
A. NH3B. NH4+ C. OH- D. NO2-
2. 下列离子或化合物中,具有顺磁性的是 ( B )
?A. Ni(CN)24
?B. CoCl24
?C. Co(NH3)36
D. Fe(CO)5
3.在配合物[Co(NH3)4(H2O)]2(SO4)3中,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 ( B )
A. 4 B. 5 C. 9 D. 12
4. 配离子[Co(NH3)6]2+的空间构型为 ( A ) A. 八面体 B. 四方锥形 C. 四面体 D. 三角双锥
5. EDTA 是四元弱酸,当其水溶液pH ? 12时,EDTA的主要存在形式为 ( C ) A. H4Y; B. H3Y?; C. Y4-; D. HY3-
6.下列关于价键理论对配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任何中心离子与任何配体都可形成外轨型化合物; B. 任何中心离子与任何配体都可形成内轨型化合物;
C. 中心离子用于形成配位键的原子轨道是经过杂化的等价轨道; D. 以sp3d2和d2sp3杂化轨道成键的配合物具有不同的空间构型。
7.下列物质中能被氨水溶解的是 ( B ) A. Al(OH)3 B. AgCl C. Fe(OH)3 D. AgI 8. 下面哪一个不属于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特点 ( B ) A. 具有环状结构 B . 稳定性差 C. 配位比一般为1:1 D. 易溶于水 9. 下列说法欠妥的是: ( C ) A. 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B. 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C. 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D. 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10. AgCl在1mol?L?1氨水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其原因是 ( B ) A. 盐效应 B. 配位效应 C. 酸效应 D. 同离子效应
11. 离子以dsp2杂化轨道成键而形成的配合物,其空间构型是 ( A ) A. 平面正方形 B. 四面体形 C. 直线形 D. 八面体形
2?2?12. Cu(en)2的稳定性比Cu(NH3)4大得多,主要原因是前者 ( B )
A. 配体比后者大; B. 具有螯合效应;
C. 配位数比后者小; D. en的分子量比NH3大。
13. Al3+与EDTA形成 ( A ) A. 鳌合物 B. 聚合物 C. 非计量化合物 D. 夹心化合物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 A. 配体的配位原子必须具有孤电子对。
B. 配离子的配位键愈稳定,其稳定常数愈大。 C. 配合物的颜色最好用晶体场或配位场理论解释。 D. 配合物的颜色最好用价键理论来解释。
15. 下列几种物质中最稳定的是 ( A ) A. [Co(en)3]Cl3 B. [Co(NH3)6] (NO3)3 C. [Co(NH3)6]Cl2 D. Co(NO3)3
16. 下列配离子在强酸中能稳定存在的是 ( D ) A. [Fe(C2O4)]3- B. [AlF6]3- C. [Mn(NH3)6]2+ D. [AgCl2]- 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D ) A. 配合物中的配位键必定是由金属离子接受电子对形成的 B. 配合物都有内界和外界
C. 配位键的强度低于离子键或共价键
D. 配合物中,中心原子(离子)与配位原子间以配位键结合
18. 下列水溶液中的反应,其标准平衡常数可作为[FeF6]3-的稳定常数的是( A ) A. [Fe(H2O)6]3+ + 6F- = [FeF6]3- + 6H2O B. [FeF6]3- = Fe3+ + 6F-
C. [FeF6]3- + 6H2O = [Fe(H2O)6]3+ + 6F- D. [FeF6]3- + H2O = [FeF5(H2O)]2- + F-
19. 下列物质中的中心离子磁矩最小的是 ( B ) A. [Fe(CN)6]3- B. [Co(CN)6]3- C. [Cu(NH3)4]2+ D. [FeF6]3- 20. 配合物K2[Zn(OH)4]的名称是: ( C ) A. 氢氧化锌钾 B. 四氢氧化锌(II)钾 C. 四羟基合锌(II)酸钾 D. 四羟基合锌(II)钾
21. 下列配离子都具有相同的强场配体CN-,其中属于外轨型配合物的是( A ) A . [Zn(CN)4]2- B. [Fe(CN)6]3- C. [Ni(CN)4]2- D. [Co(CN)6]3- 2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 A. 一般说来内轨型配合物较外轨型配合物稳定 B. 在[Cu(en)2]2+中,Cu2+的配位数是4 C. CN-和CO作为配体时力图形成内轨型配合物 D. 金属原子不能作配合物的形成体 23. NH4[Cr(NCS)4(NH3)2]的正确名称是 ( B ) A. 四(硫氰酸根)·二氨合铬(Ⅲ)酸铵 B. 四(异硫氰酸根)·二氨合铬(Ⅲ)酸铵 C. 四(异硫氰酸根)·二氨合铬酸铵 D. 四(硫氰酸)·二氨合铬(Ⅲ)酸铵
24. 内轨型配离子[Fe(CN)6]3-的磁距等于2.0 B.M.,判断其空间构型和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分别为 ( D ) A. 四面体形和sp3 B. 正方形和dsp2 C. 八面体形和sp3d2 D. 八面体形和d2sp3
25. 下列配离子中最稳定的离子是: ( D ) A. [AgCl2]? B. [Ag(NH3)2]+ C. [Ag(S2O3)2]3? D. [Ag(CN)2]? 26. 以下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C )
c?MY??MY? Θ//A. KΘ B. K?(MY)?ffc?M?c?Y??M??Y?C. Kf(MY)??MY? D. Kf(MY)??M??Y?
?M??Y??MY?27. 利用生成配合物而使难溶电解质溶解时,最有利于沉淀的溶解的条件是 ( B )
A. lgK?MY愈大,K?sp愈小 B. lgK?MY愈大,K?sp愈大 C. lgK?MY愈小,K?sp愈大 D. lgK?MY >>K?sp
28. 在[Co(en)2Cl2]+离子中,钴的氧化数和配位数分别为: ( C ) A. 0和4 B. +2和4 C. +3和6 D. +2和6
29. 某金属离子生成的两种配合物的磁矩分别为μ=4.90 BM和μ=0.00 BM,则该金属可能
是: ( B ) A. Cr3+ B. Fe2+ C. Mn2+ D. Zn2+ 30. 配合物K3[Fe(CN)5CO]的中心离子杂化类型是: ( C ) A. sp3d2 B. dsp3 C. d2sp3 D. sp3d 31.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配位比一般为 ( A ) A. 1﹕1 B. 1﹕2 C. 2﹕1 D. 1﹕3
32. 在0.20 mol?L?1 [Ag(NH3)2]Cl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稀释(忽略离子强度影响),则下
1列各物质的浓度为原来浓度的的是 ( D )
2A. c([Ag(NH3)2]Cl) B. 解离达平衡时c(Ag+) C. 解离达平衡时c(NH3·H2O) D. c(Cl-)
33. 向 [Cu(NH3)4]2+水溶液中通入氨气,则 ( D ) A. K稳([Cu(NH3)4]2+)增大 B. [Cu2+]增大 C. K稳([Cu(NH3)4]2+)减小 D. [Cu2+]减小
34. 对于配合物中心体的配位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 直接与中心体键合的配位体的数目 B. 直接与中心体键合的配位原子的数目 C. 中心体接受配位体的孤对电子的对数 D. 中心体与配位体所形成的配价键数
35. [Ca(EDTA)]2-配离子中,Ca2+的配位数是 ( D ) A. 1 B. 2 C. 4 D. 6
36. 在[Co(en)(C2O4)2]配离子中,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 ( D ) A. 3 B. 4 C. 5 D. 6
+
37. 在[Ru(NH3)4Br2]中,Ru的氧化数和配位数分别是 ( C ) A. +2和4 B. +2和6 C. +3和6 D. +3和4
38. Fe的原子序数为26,化合物K3[FeF6]的磁矩为5.9 B.M.,而 K3[Fe(CN)6]的磁矩为2.4 B.M.,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C ) A. 铁在这两种配合物中有不同的氧化数 B. CN-比F-引起的晶体场分裂能更小 C. F比C或N具有更大的电负性 D. K3[FeF6]不是配位化合物
39. 对配位反应的条件稳定常数K'MY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K'MY是常数,不受任何条件限制; B. K'MY的大小完全是由KMY决定的;
C. K'MY的大小表示有副反应发生时主反应进行的程度; D. K'MY的大小只受溶液酸度的影响
40. 影响EDTA滴定反应平衡常数的因素有: ( A ) A. 温度; B. 催化剂; C. 反应物浓度; D. 反应速率
41. 已知lgKAlY=16.1,pH=10时lg?Y(H)=0.5,AlY的条件稳定常数lgKAlY'是: ( B ) A. 16.6; B. 15.6; C. 15.1; D. 8.5
42.Fe3+具有d5电子构型,在八面体场中要使配合物为高自旋态,则分裂能△和电子成对能P所要满足的条件是 ( C ) A. △和P越大越好 B. △> P C. △< P D. △= P
43. 根据晶体场理论,在八面体场中,由于场强的不同,有可能产生高自旋和低自旋的电子构型是 ( C ) A. d2 B. d3 C. d4 D. d8
4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配位原子的孤电子对越多,其配位能力就越强 B. 电负性大的元素充当配位原子,其配位能力也强
C. CH3-C-OH配体是双齿配体 D. 在[Cu(en)2]2+中,Cu2+的配位数是4 45. 解释在FeCl3溶液中滴加KCNS试剂,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B) A. FeCl3溶液被稀释放 B. 生成了[Fe(CNS)6]3- C. 没有反应 D. 生成了Fe(CNS)3沉淀
46. 以CN-和CO作配体时较之以F-和H2O作配体时形成的配合物多为内轨型,其原因是( A)
A. 在CN-和CO中的C较之F和O更易提供电子对
B. C比O和F的原子半径大,极化率大,易变形,所提供的电子对易进入中心体的内层空轨道
C. C的原子量较之F和O小
D. CN-和CO的式量较之F和O的原子量大
47. 已知AgI 的Ksp=K1,[Ag(CN)2]-的K稳=K2,则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A)
AgI(s)+2CN- [Ag(CN)2]-+I-
A. K1.K2 B. K2/K1 C. K1/K2 D. K1+K2 48.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D ) A. Fe (H2O)4(C2O4)+的配位数为5
?3?B. 产生d-d跃迁光谱时,Co(CN)36与Co(NH3)6相比较,前者将吸收波长较长的光
C. s轨道和p轨道在八面体场中发生分裂
D. 在四面体和八面体场中,d2型离子配合物不存在高低自旋之分 49. 比较下列各对配合物的稳定性,错误的是 ( B )
2?2?HgClHgI44 A. [Fe (CN)6] > [Fe (C2O4)3] B. >
3?3?
C. [Al F6]3? > [Al Br6]3? D. [Al (OH)4]? > [Zn (OH)4]2?
50. 影响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数的主要因素有 ( D ) A. 中心离子(或原子)能提供的价层空轨道数
B.空间效应,即中心离子(或原子)的半径与配位体半径之比越大,配位数越大 C.配位数随中心离子(或原子)电荷数增加而增大 D.以上三条都是
51. 乙二胺能与金属离子形成下列中的哪种物质?( C ) A.复合物 B. 沉淀物 C. 螯合物 D. 聚合物B
52. [Co(SCN)4]2-离子中钴的价态和配位数分别是 ( ) A、-2,4 B、+2,4 C、+3,2 D、+2,12 53. 当0.01 mol CrCl3·6H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硝酸银处理时,有0.02 mol氯化银沉淀出来,此样品中配离子的最可能表示式是 ( B ) A、 [Cr(H2O)6]2+ B、 [CrCl(H2O)5]2+ C、 [CrCl(H2O)3]2+ D、 [CrCl2(H2O)4]+
二、填空题
1. [Fe(CN)6]4-Fe2+以 d2sp3 杂化轨道与CN-成键,故[Fe(CN)6]4-称为 低 自旋配合物;[FeCl6]3-中Fe3+以 sp3d2 杂化轨道与Cl-成键,配离子的稳定性是[Fe(CN)6]4- 大于 [FeCl6]3-.
2. 配合物Fe(CN)63-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d2sp3 ,空间构型: 正八面体 。
3. 配位化合物K[Co(NO3)4(NH3)2]的名称是 四硝酸·二氨基合钴(Ⅲ)酸钾 ,配体是 NO3-、NH3 ,配位原子是 N ,配位数是 6 。
2+2-4. 配位化合物[Co(NO2)(NH3)5][Pt(CN)6] 的名称是 六氰合铂(Ⅳ)酸硝基?五氨合
钴(Ⅲ) ,配阳离子中的配位原子是 Co3+ ,中心离子配位数为 6
。 5. 二羟基·四水合铝(Ⅲ)离子的化学式为 [Al(OH)2(H2O)4]+ 。
6. 写出配合物五氯一水合铁( III) 酸铵的化学式 (NH4)2[FeCl5(H2O)] 。给配合物[Zn(NH3)4](OH)2命名 氢氧化四氨合锌(II) 。 7. 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可以生成 Cu2(OH)2SO4 沉淀;继续滴加氨水,则生成 [Cu(NH3)4]SO4 。
8. 配合物 [Co(NH3)6]Cl3的系统命名法名称为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 ,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分子式为 [Cu(NH3)4]SO4 。 9. 填充下表 化学式 K[Co(NO2)4(NH3)2] Na[AuCl4] 名称 四硝基·二氨合钴(III)酸钾 四氯合金(Ⅲ)酸钠 配位数 6 4 10. 配合物[Co(en)(NH3)2Cl2]Cl的命名为 氯化二氯·二氨·一(乙二胺)合钴
(III) ;配位数 6 。
11.配离子[Co(NH3)6]3+中,中心离子为 ,中心离子的电子排布是
3d6 ,它采用的杂化方式是 d2sp3杂
化 ,配离子的空间构型是 正八面体 , 这个配离子可以命名为 六氨合钴(III) 配离子。
12. [Cu(NH3)4]2+的稳定常数小于[Cu(en)2]2+的稳定常数,是因为后者有 螯合 效应。
13. 配位化合物[Co(NH3)5(H2O)]Cl3的名称是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III) , 其配离子是 [Co(NH)(HO)]3+ ,中心离子是 Co3+ ,配位数是
35
2
6 。
14. 配合物[Cr(OH)(H2O)3(en)](NO3)2的命名为 硝酸一羟基·三水·一(乙二胺)合铬(III) ,配位原子为 氧和氮 ,配位数为 6 。 15. 已知[Ni(CN)4]2-为平面正方形,其杂化方式为 dsp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