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00题专项训练(附答案解释)(3)

2020-04-14 23:54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①眠松

陈再思

老苍龙,避乖②高卧此山中。岁寒心不肯为栋梁,翠蜿蜒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③,靖节何年种,丁固④当时梦?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注释】①观音山:指南京观音门外的观音山。 ②避乖:远离尘世。乖,抵触。 ③秦皇旧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为五大夫。 ④丁固: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语人云:“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后封大司徒。

14. 下列对本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眠松”指睡卧状的松树,而“老苍龙”指古老的苍松。有文曰“松树皮极之粗厚,望之如龙鳞。”

B. 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常以喻在困顿中保持高尚的节操。而“岁寒心”,指词人对现实不满,年年感到心寒,不肯为国效力。

C. 本曲运用秦始皇封树为五大夫和丁固后被封大司徒的典故,表明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加官晋爵,多为朝廷做事。

D. “靖节何年种”中的“靖节”指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其《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抚孤松而盘桓”等语句。

E. 末句“一枕清风”的“枕”字用得很特别,突出“眠松”形象,照应题目,这株苍松,眠卧山间,看明月,听清风。

15. 诗言声,该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的?请联系全曲概括并分析。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 “伏波故道风烟”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 “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 “直以慵疏招物议”,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心中愤激不平。

E. “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15. 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2.下列各联诗句填入律诗《春夜别友人》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__________,__________。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A.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B.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C.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D.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2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

荔支叹(节选) [宋]苏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置:古代的驿站,差官歇脚换马的地方。②堠(hòu):古代计里程的土堆,这里也指驿站。③鹘(gǔ):海鸟的一种,古代船上刻鹘作为装饰,这里指海船。

③①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苏诗开篇四句描写了皇家传送荔枝,刻不容缓的情景,含蓄精深,造语雄浑。 B.杜诗开篇第一句描写华清宫所在的骊山:林木葱茏,花团锦簇,如团团锦绣。 C.苏诗五六两句写皇家为让荔枝保持新鲜,传递急似军情,流露作者讽喻之意。 D.杜诗第二句写山顶行宫紧闭的宫门依次打开,为后文“一骑红尘”留下铺垫。 E.两首诗都揭露了皇家穷奢极欲而对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杜诗更是直抒己见。 15.比较苏诗“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与杜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上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和无咎①韵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韩元吉,字无咎,南宋许昌人,与陆游友善,多有唱和。陆游通判镇江时,韩无咎从江西来镇江探母,陆游与其交游两月。《浣溪沙》作于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之际。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写词人与朋友不愿舍近求远去沙洲边饮酒,只想和友人一起欣赏窗外风景。 B. 开头两句把词人不忍分别的心情表述得含蓄婉转,字里行间散发着依恋不舍之情。 C. 夕阳晚照,吹角悠扬,作者与友人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暂时忘却分别的忧伤。 D. 因为整天忙碌,清闲的日子太少,所以词人总感觉生活不快乐、太苦闷。 E. 尾句委婉含蓄地表达岀词人不愿面对朋友离开自己而孤单独行的情感。 15. 作者的“愁”有哪些?请结合全词分析。 25.阅读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沉醉东风 对酒

卢 挚

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炼成腹内丹①,泼煞②心头火。

葫芦提③醉中闲过。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

(选自《元曲鉴赏辞典》)

【注释】:①腹内丹:即“内丹”。宋元之际的道教主张以体内的“精”“气”为药物,以“神”去炼,认为这样人就会忘却人间是非和私心杂念。这里借指修养性情。②泼煞:扑灭。③葫芦提:当时的俗语,指稀里糊涂。

8. 与曹操的(短歌行)相比,虽然都有“人生几何“的提问,本曲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9. 这首散去的最后两句“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对全曲的情感抒发又怎样的作用? 2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槎(chá):指小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写出时令,为写景规定了时间;点题写出事件,交代了沿途的作为。 B. 第二联描写了“芳草”、“落花”扣首句“暮春”,营造了萧条、冷凄之境。 C. 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D. 第三联写昔日经行之处,这些景物勾起诗人对昔日徜徉山水之乐的回忆。 E. 第四联展示了山宅风貌,写出了鸟散去前后环境的对比、作者心情的对比。 15. 本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作简析。 2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瑞鹤仙·秋感

吴文英

泪荷抛碎璧。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林声怨秋色。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凉欺岸帻。暮砧催、银屏剪尺。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行客。西园②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西风破屐。林下路,水边石。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看雪飞、蘋底芦梢,未如鬓白。

【注】①此词为词人再至苏州之作。②西园:即词人在苏州居所旁的花园,词人曾在此与苏姬分手。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本词开篇即以景落笔,“泪荷抛碎璧”一句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抛”字用得极好,让眼前之景显得灵动传神。

B. “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言风紧雨密,密集的雨点随着风势斜袭着紧闭的窗户。而“正漏云筛雨”承前启后,既解释原因,又引出下句。

C. “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中的“燕”在这里指人,人去楼空,词人孑然一身,室中无人打扫,布满了灰尘,额头都会碰到蛛网。

D. 下片中,“西园有分”回忆起在西园分手的事情,“西风”点出词人与“行客”分手的季

注]

节,“林下路”为“行客”所经之地。

E. 词的上片以景衬情,下片情中含景,将自然之景与胸中之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围绕“秋感”二字,将“秋”与“感”抒写得生动委婉。 15. 词的下片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内容分析。 2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鸂鶒(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è):一种树。 14. 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

A. “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 “蚕娘洗茧前溪绿”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 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 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15. 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注,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压金线:刺绣的一种方法。

15. 下列诗句所抒之情与本诗“自伤”的情感相近的两项是 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B.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00题专项训练(附答案解释)(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古汉语通论(三十一)词律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