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自查报告 - 图文

2020-04-14 23:54

**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

自 查 报 告

州卫生局:

为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防控工作,有效控制我县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和《红河州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等要求,**县人民政府于2014年4月向州卫生局申报了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自启动创建工作以来,**县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专业机构支撑、全社会参与”的机制开展创建工作,结合区域特点,创新工作模式,多项工作特色明显,亮点纷呈,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办法》和《云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南》的标准和要求,我县从保障措施、社区诊断、慢性病监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患者管理等7项内容逐项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红河州北部,全县总面积1674平方公里,辖5镇3乡,86个村(居)委会,477个村民小组。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数42.15万人。2014年县、乡两级医疗卫生单位15个,在职职工1208人;村卫生室213个,新农合点249个,乡村

- 1 -

医生236人。目前,我县在册管理高血压患者累计32560人,糖尿病患者累计8405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408人,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因此,强化慢性病综合干预,推进示范县创建活动已刻不容缓。

二、自查情况

(一)组织保障(应得分60分,自评60分)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慢工作,制定下发了《**县创建云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方案的通知》(泸政办发〔2014〕55号),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担任组长,卫生局长、政府办副主任任副组长,16个县属单位和8个乡镇领导任成员的创慢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部门职责,签订了创慢目标责任书,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建立了联络员制度,创建工作中共召开1次领导小组会议,4次联络员会议,通报交流、协调解决慢性病防治重点问题。同时成立了“**县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技术指导专家小组”,县卫生局局长任组长,技术指导小组共有成员11名,由县属医疗、卫生单位的专家组成,负责示范区创建的技术指导(督导、培训),截至2014年11月,共开展6次培训和4次现场技术指导。

(二)经费保障(应得分70分,自评70分)

**县2014年将慢性病防控工作和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列入政府工作任务,安排专项经费,县委、政府拨付40万元,用于社区诊断、死因监测、肿瘤及心脑血管事件调查报告等,有力的保障了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同时,县政府还积极调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

- 2 -

等化经费向慢性病患者筛查及规范化管理的倾斜,2013年全县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规范管理使用均等化资金206.66万元,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经费17.17%;2014年1- 9月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经费171.33万,占服务经费53.86%。2014年1-10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总支出58.00万元,慢病科支出15.90万元,占疾控中心业务经费的27.41%;县卫生局、财政局联合加强对慢病经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保障了慢病防控综合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政策保障(应得分90分,自评85分)

**县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控工作,把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县人民政府先后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加强精神病人综合防治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泸政办发〔2012〕49号)、《**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意见》(泸政发〔2013〕46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泸政办发〔2014〕71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的通知》(泸政办发〔2013〕91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泸政办发〔2014〕126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泸政办发〔2014〕127号)等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文件,内

- 3 -

容主要涵盖慢性病防控的保障措施、慢性病的监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全民健身、控烟以及疾病控制的能力,群众健身场所、慢性病自我管理等政策。卫生部门创新性出台慢病关爱家园、慢病精细化管理、慢病志愿者服务及家庭医生管理模式等四项管理措施,扩展20分。

县卫生局出台慢性病防治方案,扣5分。 (四)队伍保障(应得分50分,自评50分)

县疾控中心于2011年3月正式成立慢病科,2014年3月调整并充实慢非传科人员,现有专职工作人员3名。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县疾控中心对辖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6次督导检查,5次县级业务培训,主要内容有慢性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慢性病死因、肿瘤、心脑血管三项监测知识培训、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调查等。县疾控中心接受省、州级培训7次(包括视频会),督导2次。成立示范区专家技术指导组,并进行了4次培训。

县卫生局制定出台了《**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双向转诊制度(试行)》,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设置了慢病防治科室,全面履行慢性病防治工作职责,2014年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提供对口支援、巡回医疗、日常专业技术培训等方式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培训和督导,完成了4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五)社区诊断(应得分50分,自评50分)

为摸清**县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为今后建

- 4 -

立、完善社区慢性病监测系统和防治系统提供基础资料,我县于2014年7~8月开展了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县创慢办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辖区内1个城区所在乡镇和其它3个乡镇共16个村小组1568名18岁以上居民进行了监测、调查,结合2012年**县人口资料、2013年死因监测情况分析等形成了**县社区诊断报告。

(六)死因监测(应得分55分,自评55分)

**县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于2011年02月开展网络直报。2013年~2014年全县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网络报告覆盖率为100%,报告不明原因死亡2013年为0.97%,2014年为1.05%;ICD-10编码错误率2013年为4.78%,2014年为3.62%;审核率两年均为100%。2014年6月对辖区内县级医疗机构及全县各乡镇开展了漏报调查工作,本次调查人数2573例,经核对漏报56例,漏报率2.18%。

2013年**县居民死因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我县2013年监测人群死亡总数为2573人,粗死亡率610.37/10万,标化死亡率457.52/10万。其中男性死亡1485例,粗死亡率659.34/10万,标化死亡率500.66/10万;女性死亡1088例,粗死亡率554.18/10万,标化死亡率405.30/10万。死亡率在0~岁组较高,0~岁之后开始下降,至5~岁降至最低,然后随年龄上升而持续升高,至85+岁组达最高。2013年**县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伤害、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依次为215.40/10万、102.24/10万、98.21/10万、74.01/10万和38.43/10万,前5位死因占总死亡

- 5 -


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自查报告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各种滤布性能及规格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