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城区环卫系统共有车辆7部,垃圾斗40只,垃圾池68只,分布在旧城区的大街小巷。
(二)、环卫规划 1.县城垃圾处理 (1)生活垃圾量预测
按每人日产生1千克垃圾计算,规划建成区垃圾日产生量近期为112吨/日,远期180吨/日。
(2)垃圾处理场
规划在县城北部锦江下游选址建造垃圾处理场。面积20亩。垃圾处理以分类回收为原则,使垃圾中“可利用资源”得到再生利用,同时处理厂以焚烧法为处理工艺、处理垃圾中无用成份。
2.垃圾转运站
规划要求垃圾转运站的设置应纳入居住区的详细规划中,做到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使用,垃圾转运站在城区每100公顷设置一座,每座占地面积150—200平方米,近期改建密封式转运站、远期建设集装箱式转运站。
3.果皮箱
设置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果皮箱之间的间距:商业步行街25—50米,主次干道50—80米,一般道路80—100米。
4.垃圾收集方式
(1)采用垃圾箱收集袋装垃圾方式,垃圾箱的服务半径150—200米,每处占地5—10平方米。
(2)多层、高层建筑应设置封闭式垃圾箱,并留出清洁车辆运输通道。 5.垃圾处理方式
(1)特种垃圾不得与城市生活垃圾混合,应单独存放密封,并事先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深埋。
(2)单位、居民垃圾不得露天堆放,严禁在街道两侧倾倒垃圾。 6.街道清扫保洁
(1)环境卫生洒水车水源由城市消防栓供水。
(2)县城主要街道的清扫保洁由环卫处负责,小街、小巷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公共场所由其主管部门负责,机关单位由其自身负责。
(3)进城车辆清洗站设在县郊接口处,近期南线规划建设1座,远期在城北、东线规划建设2座。
(4)加强法制建设,增强市容环卫监察队伍建设,依法管理。 7.粪便处理
(1)公厕
①未改造的老居民区按100—150米,新建居民区按300—500米,一般街道750—1000米,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小于300米布置公厕,公厕全部采用水冲式,位置应设于隐蔽处,使之不有碍景观,又易于寻找,距街道不宜大于50米。
②公厕按人口2500—3000人/座设置,建筑面积一般为30—50平方米。 (2)粪便处理
①住宅应设化粪池,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②化粪池应根据设计容量定期清查处理,未经化粪池处理的粪便不准直接进入城市下水道。
③贮粪池加强维修、管理和更新设备。 二、环境保护规划
“十五”到202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环保任务十分艰巨的重要时期,为了有效的控制环境的污染、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造就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万载县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城市经济建设和环保的协调发展。
1.环境概况
(1)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随着城区经济的发展,工业、交通、 生活炉窑的排污量逐年增加,县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普遍很差,据统计,万载县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总悬浮微粒处于轻度污染水平。
(2)地表水质量状况
据监测统计,采样断面为三个,三个断面总大肠菌群数超标均为100%,三个断面均捡出,但含量未超标,与去年同期相比污染有所减缓。
(3)噪声状况
县城部分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均超过国家标准。主要是一些从事个体经营性质的金属加工业以和花岗岩切割加工业以及城区三轮摩托出租车造成的,对周边的群众生活带来影响,并经常有投诉。
2.环境综合防治
(1)饮用水:县区现状饮用水以锦江水为主,规划确定锦江河城区段以及至上游2公里范围内为水体二级保护区,其水质按国家地面水质二级标准控制,远期力争达到一级标准。城区的龙河和水塘的水质也应达到国家水质二级标准。远期应争取达到一级标准。
(2)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① 提高燃料气化率,企业、饮食业逐步改为燃气,新建企业要求以油、煤气为原料,选用含硫量低的燃料。
② 推广低硫型煤和先进消烟除尘技术,逐步达到烟尘控制区的标准。
③ 现有排放工业废气的企业,要从治标至治本转变,改进工艺技术方法,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加强管理和治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④ 加快各类窑炉、灶的更新改造,逐步实现城市集中供热、供气,杜绝高硫煤供民用,减少二氧化硫、烟尘的排放量。
⑤ 经常性保护和保养镇内外各段公路,加强保洁工作,搞好绿化工作,减少二次扬尘的污染。
3.噪声控制对策
(1)合理组织城市交通网络,避免交通集中而造成的噪声污染,加强交通噪声管理,禁止使用高音喇叭,主干道两旁应留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2)划分工业功能分区,噪声污染要合理布局,噪声污染企业的选址,严格按照城市功能区划分及环境噪声功能区进行设置,各功能区之间要保留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3)加强工业设备的消声、减噪工作,使固定声源的声级强度减小到最低限度。
第十五章 综合防灾规划
良好的城市环境,必须具备安全性,万载县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防洪、人防、消防规划等内容。
一、防洪规划 1、规划原则
统一规划建设防洪设施,对河流洪水采取筑堤挡水为主的防洪手段,内涝结合排水系统统一协调解决。
2、防洪标准
万载县防洪标准重现期为20年,开发锦江和龙河沿河路堤结合防洪圈,堤面标高不低于90m。
二、人防规划 1、指导思想及目标
人防规划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建设方针,力争在规划期内达到人均人防工程面积0.25平方米的战略要求。
2、规划要点
完善组织机构,人防指挥部设于武装部,各分区管理机构设人防指挥部;确定人防重点目标:县委、县政府、邮电大楼、电视广播局、电视塔、变电站、水厂、医院、交通枢纽等,并设置相应的地下设施;合理布局城市广场、绿地,将其作为灾后临时疏散场所。
三、消防规划
1、县城消防现状及存在问题
万载县现有消防大队一个,位于水泥厂旁,面积13亩左右,现有官兵四十余人,消防车2台,担负着万载县地区防火、灭火、抢险救灾的任务,县城消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① 旧城区木结构房屋比较多,街道狭窄,无消防通道,消防隐患多。
② 城区消防站的责任区面积和保护半径过大,技术装备量少质差,战斗实力严重不足。 ③ 消防栓数量缺乏,消防通讯系统不健全。
④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和储存点多面广,布局不尽合理,火灾隐患多,威胁城区消防安全。
2、规划目的及原则
县城消防规划贯彻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消防安全体系,为万载县的发展提供常备不懈的消防保障。
3、规划布局: ① 消防站(队)布置
消防站的布局,按照报警5分钟内消防车可以直达责任区边缘为原则,根据县城的用地发展及布局,规划按3—7.5平方公里设一消防站的原则,分别在城南新城区组团、东部工业园组团设两个消防站,以负责城区及邻近村镇的消防工作。
② 企业专职队伍:万载县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根据国家《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组织条例》的要求,建立企事业专职消防队,并组织好群众义务消防队。
③ 满足城区消防供水要求。
县城的消防供水由城市自来水供应部门供给,重要的工业企业或对消防要求较高的部门须自备消防水源。
④ 按规范配套建设好消防栓,城市道路上消防栓按不大于120米间距设置,重要公建按建筑设计防火要求完善防火设备。
⑤ 城区内现有的和规划的城市主、次、支路均为消防车道。近期在新建城市道路的同时,加强街坊路的建设,消防车道宽度一般按6米控制,在旧城区不低于4.5米,其净高不小于4.5米。
第十六章 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
一、现状概述
万载县城内园林绿地有一定基础,有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龙河公园,而且还有龙河、锦江等自然水体。但城区内尤其是城北组团内绿地严重缺乏,且城市道路绿化、绿地、小游园、城市苗圃、居住区绿化的指标还很低,其绿地系统还不完善,人均绿地仅0.47平方米。
二、规划原则和目标
1.县城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应充分利用龙河公园、龙河等自然景色及水体,结合城市的性质,将城市公共绿地与生态绿地连成一体,创造出充满山水特色的绿化景观。
2.根据万载县的景观特点和植被风貌,进行水土保持,充分发挥绿地的环境效益,使大气、水体及噪声等主要环境指标符合要求。
3、提高人均公共绿地指标,人均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以上。
4、在建设园林绿地的同时,强调保护措施,以便更快、更全面地创造出优美的城市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三、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由成片的郊区生态景观绿地,城市公园;带状绿地,滨河绿地和街道绿化,点状的小区级公共绿地、小游园和单位附属绿地构成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绿地系统。
2.城市公园布局
① 康乐公园:在原址的基础上加以修缮,规模适当扩大,使之成为万载县城居民主要的休闲游览公园。用地20公顷。
② 龙河公园:位于规划城区西南、龙河两畔。用地13.2公顷
③ 鸡笼山公园:位于湘赣线以南,芳万线以东的鸡笼山。用地11.2公顷
④ 锦江公园:位于锦江“U”型段的半岛上。该处风景优美,山水相映成趣。用地29.6公顷。
⑤ 中心公园:位于新城区中心。用地4公顷左右。 ⑥ 绿化公园:位于南部组团中心。用地3公顷左右。
⑦ 在其他组团,结合地形建设小区公园及小型街头公共绿地若干处,结合城区内小河流设置城市带状绿地。
3.城市防护绿地布局
① 万载主要的防护绿地分布在主城区和东部工业园之间,占地面积228公顷。此处为天然林地,位于组团之间,不计入城市建设用地。
② 城区40米以上主要道路的绿化宽度不小于红线宽度的25%,40米以下的道路绿化宽度不小于红线宽度的20%,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减。
③ 大型厂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特殊仓储周围需营造30-100米宽的防护绿地。
四、城市景观规划
城市风貌景观是城市外在的形体、色彩、建筑风格与环境艺术景观的整体感受以及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主要由景观轴线,景观区域以及环境艺术小品构成。
1、景观轴线:主要指康乐大道和宝塔路形成的主景观轴线以及其他主要城市道路形成的次景观轴线。
2、景观区域:主要分为传统民居景观区、现代新城区景观、现代工业景观区、生态休闲观光区、滨水景观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