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的口号。民权运动在日本国内宪法结构上的主要作用就是,它最初发挥了有效的压力集团的作用,把明治以后初期由派阀和华族垄断的统治体系给动摇了,迫使开放内阁,局部地进行让步,局部地引入一些议会政体的因素。照伊藤博文的说法,他对付这些民权派不断捣乱的做法就是,只能藏身于衮龙之袖,希望天皇下诏解散国会,这样维持内阁本身。但是天皇解散国会又重新选举,自由民权派仍然能得到相当多的选票,这些选票仍然能使他们在国会中给政府不停地捣乱。最后的政策是进行让步。这个让步在各国议会政治初期都出现过,就是当权派让步,容许政党组织分享一部分权力。日本政党政治开始形成,可以说是自由民权运动立了很大功劳的。
②自由民权运动1874年开始兴起,向藩阀政府提出开设议会、减免地租、保障言论与集会的自由等要求,1890年帝国议会开设后,该运动仍继续进行。
但是成功以后他们就开始分化了。因为政权一旦开放,就意味着原先的反对派可以通过议会补选,你也有做官的希望了。有了做官的希望就自然有人禁不住诱惑,当初我们搞民主运动是为什么呢?不就是为了我们也能做官吗?现在他们让我们做官,我们还闹什么呢?我们直接被收买不是更好么?于是自由民权运动也就自动地分化重组了。这个情况跟19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差不多,等到社会党人有资格组阁的时候,那我们还要不要社会主义呢?像米勒兰(1859-1943,1885年作为社会党人被选入众议院,1899年进入内阁任商业
部长。1920年当选法国总理,后来又以温和派联盟领袖的资格当选总统)这种人就是,
只要能当上内阁部长,马克思不马克思的,那可以放一边不管。比较极端的像列宁这些人就说,你们是修正主义者,工人阶级的叛徒,打倒议会政治,该死的清谈馆。其实日本自由民权运动也是这样的,比较现实主义的那批人,在经过体制改革以后就被体制收买了,变成了体制的一部分。而坚持不妥协的这部分,其中就包括玄洋社,他们就觉得议会斗争不足以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要把暴力革命和议会斗争结合在一起,于是就渐渐走向了暴力革命甚至恐怖主义的路线。在欧洲,列宁他们这一派最后和社会民主党人分道扬镳,就是因为这一点。而玄洋社这个组织呢,它在日本政治的生态位当中,跟其
他的自由民权派组织的关系,也就恰好是共产党人跟社会民主党人的关系。社会民主党人是可以收买的,进入体制;而共产党人则是无法收买的,坚持在体制外闹革命。
体制外闹革命,那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寻找革命的薄弱环节的问题。因为在日本国内的话,他们是没法成功的。以前自由民权运动之所以能够对政府形成有效压力,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大选在议会中赢得大量的席位,给伊藤博文这样的大臣制造很大的麻烦。但自从伊藤博文采取开放政策,让自由民权派中的现实主义者入阁以后,那就不一样了。现实主义者一旦入了阁以后,剩下的理想主义者就变成极少数了。因为自由民权派的大部分议员有希望入阁以后,他们自己就跑去当大臣去了。你留在民间这些极少数的少数派就变成国会中的永久少数派,像现在的日本共产党一样,每一次国会选举你都可以拿几个席位,但是政府才不在乎你几个席位呢,它已经把几百个席位拿到手了,你愿意当你的永久性反对派你就去当你的永久性反对派去吧,我们才不鸟你们呢。这样就出现一个情况,如果你只搞议会斗争的话,那你就是万年反对派,永远没希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会像列宁一样得出结论:必须把议会斗争和暴力斗争结合起来。于是办法就是暗杀。
暗杀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日本加入二战跟激进分子的暗杀很有关系。但这事儿不是二战才开始的。玄洋社早在日俄战争以前就搞过暗杀活动,像日本当时的文部大臣就是死在他们手里面的③。他们杀文部大臣,就相当于教育部长,什么原因呢?这个原因我想现在的中国人很容易理解,就是说是,你用西方那些走歪路的邪恶文化来毒害日本的青少年,我们日本的国粹是怎么怎么样的,你用西方那些教材来教育日本的青少年,那么日本将来的青少年到底还是不是日本人呢?你这样教育下去,不是把他们都变成白种人的走狗吗?我们这些理想主义者暂时失败不要紧,但是我们是要争取下一代的,你这样腐化青少年,不杀你怎么行呢。这是他们革命斗争的一部分,在国内搞暗杀④。
③1899年2月11日,主持教育改革、被传言说成基督徒、被传言说在参拜神社时行为无
礼的文部大臣森有礼(1847-1889)在准备出席明治宪法颁布庆典时,遭国粹派青年刺杀。 ④战前遇刺的日本首相级人物,伊藤博文、滨口雄幸、犬养毅、斋藤实、高桥是清均死于枪下,大隈重信被炸断一只脚,若槻礼次郎刺杀未遂,冈田启介在刺杀中侥幸逃生。
同时在国外呢,他们也要破坏日本的外交政策,重点就是破坏辛丑条约后日本追随英国、对大清和亚洲大陆维持条约体系的政策。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在大清和俄罗斯发动各种各样的革命活动。他们的政策是解放全亚洲,也就是说,中国人、朝鲜人和日本人都要团结起来,把压迫者赶走。对于他们来说,俄国人是压迫者,越过黑龙江入侵我们,我们要把他赶回黑龙江以北去。所以他们把玄洋社改名为黑龙会,这主要就是日俄战争前夜的刺激。当时日本和俄国发生冲突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呢?把俄国人赶出满洲,这是一个民间的重大口号,它既是日本革命党人的口号,也是中国革命党人的口号。同盟会当时还没有成立,在东京的革命留学生当中,采取第一个行动是什么呢?组织拒俄义勇军,把俄国人赶出黑龙江⑤。拒俄义勇军背后的支持者是谁?玄洋社。拒俄符合谁的利益呢?首先符合日本的利益。日本是反俄主力,只有日本人才能够真正把俄国人赶出黑龙江。然后大清和日本官方联合起来把拒俄义勇军给解散了。表面上看起来可能难以理解,为何这个组织对俄国不利,日本官方还要解散这个组织?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个组织是日本内部的革命团体所主持的,它表面上讲爱国主义,但这个爱国主义,矛头是直指日本政府的。他们讲爱国主义,就是讲泛亚洲主义,实际上就是说,日本在朝的政府是欧洲人的奸细,没有维护亚洲人的利益,我们到民间发展,维护亚洲人的利益,搞国际主义团结,就包括有推翻国内政府的企图。所以日本官方要先下手来镇压你。这个道理也就跟国民党要镇压共产党组织的反日爱国运动一样。不是说国民党跟日本关系很好,而是因为共产党搞反日运动其实就是想煽动民众,说国民党不爱国。所以目的表面上是对付日本人,其实是对付国民党的。玄洋社他们支持拒俄义勇军也是这样的,表面上针对俄国,其实是针对日本本国政府的。而大清要镇压这些东西,就是因为他们也看出来了,这些人是革命的胚芽,他们要把俄罗斯赶过黑龙江,也必然的要把大清赶到长城以北,这件事情是马上就会发生的。因为大清和俄罗斯一
样,都是一个外来政权。你搞了这套泛亚主义,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俄罗斯人和满洲人、蒙古人同样都是驱逐的对象。
⑤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撤军回国,唯独俄国军队赖在满洲不走,并进一步增兵逼迫清廷。1903年4月留日学生在东京成立拒俄义勇队,黄兴等200余人当即签名参加。清政府获悉后,密令逮捕回国代表,同时要求日本政府解散学生军。 5月11日义勇队更名为军国民教育会,宗旨为“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进行方法“一曰鼓吹,二曰起义,三曰暗杀”。
泛亚主义者搞国际化经营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孙中山和他的朋友。孙中山搞的最初的起义,惠州起义(1900年10月)实际上就是内田良平和他的日本浪人在经营的。现在我们历史教科书上只会说是早期的革命烈士做了些什么什么事情,把他们背后的日本人全都抹去,其实这一点非常危险而不公正。因为,坦率说吧,早期革命党中最有实力最有行动能力的,恰好就是日本人。中国式士大夫有一个重大特点,就是说,会写文章,不会打仗,也不会做事。他们的办法就像鲁迅很讽刺地描绘的那样,徐锡麟被杀以后,革命志士做了些什么呢,他们坐下来喝酒,撕乌贼鱼下酒,慷慨激昂地说了一阵子,然后派日本浪人到中国去把徐锡麟的家属给接出来⑥。你不能够问一句,他们喝了这么多酒,说了这么多话以后,他们怎么自己不去接,让日本人去干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日本人的行动能力就是比他们要强。日本浪人在孙中山的革命中扮演的是最核心的角色,运送军火是他们,运送消息是他们,最可靠的是他们。孙中山背后有一个宫崎滔天,这一点都不是偶然的,他们两人都是振亚社的早期成员,也是同盟会的早期会员。没有日本人经济上的支持,来回奔走跑腿,中国这些行动能力薄弱、而且天生就相互猜忌的士大夫,不一定会团结起来。不要说别的,孙中山的“兴中会”和黄兴的“华兴会”就很难团结起来。
⑥《朝花夕拾·范爱农》:“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怒。有几个人便秘密地开一个会,筹集川资;这时用得着日本浪人了,撕乌贼鱼下酒,慷慨一通之后,他便登程去接徐伯荪的家属去。照例
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
他们之所以能够团结起来成立中国同盟会,如果按照现在的历史教科书的话,会把它描绘成跟井冈山会师一样,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伟大领袖朱总司令一起来到井冈山,你看了这些记录以后,根本就想象不到世界上还有共产国际这个东西存在。或者你以为共产党专业撒谎,以为国民党的历史就是真的,其实国民党也是一样的,你看国民党记载的那些历史,就会发现孙中山和黄兴这两位高风亮节的革命领袖在东京相遇以后一见如故,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内就变成了生死与共的好朋友,决定为了革命事业进一步发展,把革命事业团结起来,建立中国同盟会,在团结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不服孙中山作为革命先行者的领袖,黄兴义薄云天,高风亮节,迫使他的支持者让步,尽管华兴会在人数上占优势,还是把孙中山给捧起来当领袖了。你看了以后会觉得黄兴很伟大,孙中山也伟大。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孙中山是内田良平的朋友,黄兴也是内田良平的朋友,宋教仁也是内田良平的朋友,他们三个人在彼此认识以前,都拿了内田良平的钱分别在两湖和广东已经搞过N多次起义了,但都失败了。失败以后他们在大清混不下去,都跑到日本来。内田和黑龙会的人合计了一下,觉得革命势力还是团结了才好,于是就做了很多牵线的工作,说服他们最好团结起来。在牵线的初期他们谁也瞧不起谁,广东人尤其瞧不起两湖地区的人,他们只认他们的广东老乡,但是最后之所以能够达成协议,关键问题在于钱是日本人出的,如果日本人不出钱的话,兴中会和华兴会双方都要面临着马上混不下去的狼狈处境。所以到最后还是日本人说话算话,孙中山和黄兴热情拥抱以后,决定大家团结起来。日本人根据他们封建主义的理解,就是说孙中山再怎么说也是长辈,既然是长辈,大家就认这个长辈当名义上的头领了。但是你这个名义上的头领,照封建主义的习惯来说,并不是说你什么事情说了都算的,做事情还是由底下的封臣去做。这是日本人对他们团体的领导。不过这一点,同盟会成立以后从来就没有做到。然后你再看看1905年同盟会创始人组成的名单,妙处在于这个名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