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条形码技术在生物分类学中的应用前景(2)

2020-12-22 09:20

第5期

焦明超等:DNA条形码技术在生物分类学中的应用前景

887

后,GenBank提供的C01序列数迅速增长.突出表现在除脊索动物之外各类群C01序列数量的剧增.目前脊索动物的分类基本上都已经完成。2005年2月。伦敦举办了第一届全球DNA条形码会议.对DNA条形码的分类理念、实验技术的细节分析以及资料库建立等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目的是联合各个类群的DNA条形码数据库组建~个全球生物的DNA条形码数据库.将此数据库设置在GenBank中.让公众可以自由登录查询[6’引。2

DNA条形码技术的原理

DNA条形码技术是通过对一个标准目的基因

的DNA序列进行分析从而进行物种鉴定的技术。DNA序列由A,T,C。G4种碱基组成.如果有n个碱基,就会有4n种编码方式。如果按照这个公式计算。15个碱基位点就能出现近10亿种的编码序列.这个数字是现存物种的100倍。由于自然选择的原因。某些位点上的碱基是同定的.从而导致可能的编码组合数减少。这可以通过只考虑蛋白编码基因来解决.因为在蛋白编码基因里。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其第三位碱基通常都不受自然选择作用的影响,是自由变化的。一个长度300bp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片段在第i密码子位点含有100个核苷酸.这些位点上发生的替代通常都是中性选择.并且大多数都是通过随机漂变在种群中固定下来的。在这100多个位点上就存在4100种可能性.为随后的序列比对分析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获得100多个碱基序列变得非常容易。

理想的DNA条形码应当符合下列标准【3]:①具有足够的变异性以区分不同的物种:⑦同时应具有相对的保守性,以便于用通用引物进行扩增;③必

须是一段标准的DNA区来尽可能鉴别不同的分类

群;④目标DNA区应当包含足够的系统进化信息

以定位物种在分类系统(科,属等)中的位置:⑤目标DNA区应该足够的短.以便有部分降解的DNA扩增。

mtDNA是一种闭合的、双链环状的核外遗传系统.是真核细胞中分子量较小而又较易纯化的复制单位.线粒体基因没有内含子,没有等位基因重组事件.是母系遗传的单倍体,并且线粒体基因的通用引物能够扩增绝大多数的动物物种.因此比核基因更有优势。

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编码基因的长度在动物界中变化很小(图1…),基于长度差异的考虑.900bp左右最适合现有的技术条件,其中,只有CO/,

万方数据

图l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图解

Cytb,ND4,ND5这4个基因满足上述条件…。考虑到C01和Cytb的进化速率比ND4和ND5慢.首先.进化太快就不可能设计出通用引物.也就限制了它作为DNA条形码的标记基因:其次.由于进化速率过分远源物种的分类关系.CO/和Cytb都拥有合适的

序列长度和适宜的进化速率.但COI相比Cytb更具

有优势,表现在:O)co/的通用引物能够扩增大多数的COI-5’序列;②cD,序列拥有更多的系统发育信

号,更适合于分析亲缘关系密切的分类类群。

因此.通常选择COI作为DNA条形码的标记

基因.对那些CO/不能有效鉴定的物种.可以考虑

使用其他片段作为辅助标记基因.

DNA条形码技术在生物分类学中

的应用

DNA条形码技术在植物分类学上的研究进展rDNA)和65个广义形态学形状重建毛茛目的系

DNA条形码技术在动物分类学中则得到更广3。Hebert

快引发碱基发生二次突变.导致数据信息不能够区

3相对较慢。植物的线粒体DNA因杂交和基因渗入而变异很少.不适合用作标记基因片段.利用线粒体基因通常不能成功鉴别物种【10]。依据某一个片段也不可能准确鉴定所有的植物物种.因此.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片段组合方案:ITS+trnH-ps6A、rpoCl+rpoB+matK和rpoCl+matK+trnH-psbA等。任宝青等,lo 利用4个DNA片段(rbcL、matK、trnL—F,

26S

统发育关系.并更新了毛茛目的分类系统。随着PCR技术和DNA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DNA条形码技术将在植物分类学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泛的应用,几乎涉及动物各类群的分类[6-13等…选取C01基因的一段序列对动物中的7门8目


DNA条形码技术在生物分类学中的应用前景(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单元单元测试卷B卷 带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