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6)

2018-11-26 22:45

政府运转支出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行政管理费、公检法司支出和其他部门事业费等。政府运转支出指标由趋势分析指标、结构性指标和定额指标三类组成。每类指标又包括若干指标。

(三)修正指标。

主要是对所处行业特点、环境、社会发展、长期效益的影响来对评价结果作出修正。

三、定性指标解释 (一)定性指标构成。

定性指标是对定量指标的进一步补充,主要由财政支出项目预定目标规划、执行情况,公务员(在岗职工)素质,项目管理水平,发展创新能力与战略,服务硬环境与服务满意度,综合社会贡献等6项非定量指标构成。通过对定性指标各项定性因素的分析判断,对定量指标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的校验、修正和完善,形成财政支出项目绩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结论。定性指标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1、项目预定目标规划、执行情况。指项目单位申请财政支出项目时,预定目标设定、规划是否合理,能否体现支出绩效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以及单位的组织能力、科学决策水平和执行基本情况是否合理等因素。

2、公务员(在岗职工)素质。指项目部门(单位)的公务员及在岗职工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准、专业技能、组织纪律、参与社会事业建设的积极性、爱岗敬业精神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3、项目管理水平。指部门(单位)按照国家法规政策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在事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和运用的维系单位正常运作及生存发展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支持系统、依法行政、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建设及贯彻执行状况。

4、发展创新能力与战略。发展创新能力指部门(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目标,不断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的结构调整和创新的能力。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观念创新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在发展战略方面包括科技投入、市场开拓、项目规划、资源配置、资金筹措、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谋划及策略。

5、服务硬环境与服务满意度。服务硬环境指部门(单位)办公条件和主要专用设备的先进程度,以及适用性、技术水平、使用及闲置、更新改造、技术投入水平和采用环保技术措施等情况。服务满意度指在推动事业改革和发展中,服务的种类、速度、方便程度、服务态度和质量,以及群众接受服务的心理满足程度等。

6、综合社会贡献。指部门(单位)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主要包括对国民经济及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提供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信用操守情况,对财政税收的贡献及对环境的保护影响等。

(二)定性指标设定方法。

定性指标的设定可从以下方面取得判断基础或依据:一是专家经验判断。专家根据经验,综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及以前年度同类项目(部门或单位)使用同类资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该项财政资金的支出绩效做出经验判断。二是问卷测试。对于一些涉及公众满意度、应达到的支出目标等指标,通过公众评判的方式建立定性标准。三是横向比较。综合比较同类财政支出绩效所达到的结果作出判断。四是“一票否决”法。通常运用在项目(或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行为违法违规时,评价采取“一票否决”法作出评判,确认该资金的使用绩效为最差。

定性指标设定通常是上述四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采取模糊学的隶属因子赋予法对不同的等级赋予相应的等级参数,形成若干个从高到低有档次的评语。 (三)定性指标权重。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依据层次分析法设定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然后采用综合指数法根据各项指标的权数进行加权汇总得出量化的评价结果。 6项定性指标的权重如下: 绩效评价定性指标权重表

项目 1 2 3 4 5 6

定性指标

项目预定目标规划、执行情况 公务员(在岗职工)素质 项目管理水平 发展创新能力与战略 服务硬环境与服务满意度 综合社会贡献 合计

权重 20 15 15 17 17 16 100

比例 20% 15% 15% 17% 17% 16% 100%

四、备选指标

(一)社会状况指标。

1、社会结构方面。主要有城市人口比重,脑力劳动者比重,失业率,基尼系数等指标。 2、教育水平方面。主要有劳动者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教育经费,科技人员比例等指标。 3、人口控制方面。主要有人口自然增长率,生育率,老年人口系数等指标。

4、健康与安全方面。主要有平均预期寿命,每万人拥有医生数量,人均社会保障金,每十万人口发生案件数等指标。 5、生活质量方面。主要有人均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人均居住面积,人均交通占有量,每万人占有商业网点数,家用电器拥有率,恩格尔系数,社会事业费比率等指标。

(二)经济环境指标。

1、人均指标。主要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人均粮食产量及增长率等指标。

2、经济效益方面。主要有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及增幅,科技成果转化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外贸总额增长率等指标。

3、产业结构方面。主要有第一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等指标。

4、发展潜力方面。主要有固定资产投资率,科研经费比率及增长率,科研进步贡献率变幅等指标,经济可持续发展承载力等指标。

(三)环境整治指标。

1、环境质量方面。主要有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饮用水资源水质达标率,地面水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城市区域环境噪音平均值等指标。

2、污染控制方面。主要有烟尘控制区平均覆盖率,汽车尾气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市环境噪音达标覆盖率,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渔业水域富营养化治理率等指标。

3、环境建设方面。主要有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居民气化普及率,城市绿化平均覆盖率,自然保护区覆盖率,环保产业占GDP比率,环境与生态建设投资比率等指标。

4、环境管理方面。主要有环境保护合格率,环境影响报告制度执行率,排污费征收率等指标。

(四)资源利用指标。

1、存量变动方面。主要有人均耕地面积变幅,人均水资源量变幅,人均森林面积变幅,人均矿产储量变幅,人均可利用草地面积变幅等指标。

2、效益增幅方面。主要有耕地平均产值增长率,水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森林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矿产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草地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等指标。

3、耗损变幅方面。主要有耕地恶化变幅,万元产值水耗量变幅,万元产值木材消耗量变幅,万元产值矿耗量变幅,万元产值能耗变幅。

4、投入变幅方面。主要有自然资源相关科研人员增长率,自然资源相关经费增长率等指标。

五、指标体系运用

(一)基本方法。当评价对象确定后,根据评价对象的财政支出类别从指标体系中选取基本指标、绩效指标、修正指标和定性指标,同时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性,再从选定的绩效指标、修正指标和备选指标库中分别选择若干个指标或添加反映其特性的指标,构成评价对象的一套完整指标。

(二)指标权重及计算。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占80%,定性指标(W)占20%。定量指标中的权重又细分为:基本指标(A)占20%,绩效指标(B)占60%,修正指标(C)占20%。每类指标总分都为100分,根据其明细指标的得分 (Pi)和设定的权重(Ii)计算出得分(也可以采用平均分),再将每类指标的得分与权重的乘积加总,得出评价分数(S)。其通用公式为:

S = (A×20%+B×60%+C×20%)×80%+W×20% n

A =∑(Pi×Ii) i=1

说明:1、Pi—为每项指标算出的结果转化成相应的分值。 2、Ii—根据评定对象的性质,对所选指标设定相应的权重。 3、B、C、W的计算方法同上。

(三)评价结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低、差五个级别,根据计算结果的分值,确定评价对象最后达到的级别。具体见下图: 级别 分值

优 ≥90

良 [80—90)

中 [70—80)

低 [60—70)

差 <60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小学一年级看图写话练习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