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境整治指标。
1、环境质量方面。主要有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饮用水资源水质达标率,地面水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城市区域环境噪音平均值等指标。
2、污染控制方面。主要有烟尘控制区平均覆盖率,汽车尾气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市环境噪音达标覆盖率,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渔业水域富营养化治理率等指标。
3、环境建设方面。主要有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居民气化普及率,城市绿化平均覆盖率,自然保护区覆盖率,环保产业占GDP比率,环境与生态建设投资比率等指标。
4、环境管理方面。主要有环境保护合格率,环境影响报告制度执行率,排污费征收率等指标。
(四)资源利用指标。
1、存量变动方面。主要有人均耕地面积变幅,人均水资源量变幅,人均森林面积变幅,人均矿产储量变幅,人均可利用草地面积变幅等指标。
2、效益增幅方面。主要有耕地平均产值增长率,水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森林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矿产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草地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等指标。
3、耗损变幅方面。主要有耕地恶化变幅,万元产值水耗量变幅,万元产值木材消耗量变幅,万元产值矿耗量变幅,万元产值能耗变幅。
4、投入变幅方面。主要有自然资源相关科研人员增长率,自然资源相关经费增长率等指标。
五、指标体系运用
(一)基本方法。当评价对象确定后,根据评价对象的财政支出类别从指标体系中选取基本指标、绩效指标、修正指标和定性指标,同时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性,再从选定的绩效指标、修正指标和备选指标库中分别选择若干个指标或添加反映其特性的指标,构成评价对象的一套完整指标。
(二)指标权重及计算。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占80%,定性指标(W)占20%。定量指标中的权重又细分为:基本指标(A)占20%,绩效指标(B)占60%,修正指标(C)占20%。每类指标总分都为100分,根据其明细指标的得分 (Pi)和设定的权重(Ii)计算出得分(也可以采用平均分),再将每类指标的得分与权重的乘积加总,得出评价分数(S)。其通用公式为:
S = (A×20%+B×60%+C×20%)×80%+W×20% n
A =∑(Pi×Ii) i=1
说明:1、Pi—为每项指标算出的结果转化成相应的分值。 2、Ii—根据评定对象的性质,对所选指标设定相应的权重。 3、B、C、W的计算方法同上。
(三)评价结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低、差五个级别,根据计算结果的分值,确定评价对象最后达到的级别。具体见下图: 级别 分值
优 ≥90
良 [80—90)
中 [70—80)
低 [60—70)
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