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环境教育(4)

2018-12-03 18:26

题,同时对政府及政府组织也产生重要影响。联合国和巴西政府对这次论坛活动非常重视并给予了充分支持。来自全世界的3500个民间组织的1万余名代表参加了环境论坛。布伦特兰在开幕式上指出:“解决环境问题,不仅需要各国政府参加,更需要社会各界参加。我们今天在这里聚会,明天各国首脑在里约中心聚会,大家共同为了一个主题。不仅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这次会议。在会议筹备过程中,我国邀请41个发展中国家在北京举行了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发表了《北京宣言》,阐明了对世界环境问题的立场和主张,产生了广泛影响。在环发大会期间,我国同“77国集团”加强了合作,在立场一致的基础上,以“77国集团加中国”的方式共同提出立场文件或决议草案,成为南北双方谈判的基础性文件,在国际上引起了积极反响。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关于加强环发领域国际合作的5点主张,受到了会议的高度重视和普遍赞扬。李鹏总理还代表中国政府在5大国中率先签署两项公约,体现了中国对全球环境与发展事业的高度重视和责任感,受到各方重视。中国为环发大会的成功发挥了独特作用,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二、21世纪议程

里约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是一个广泛的行动计划,涉及与地球持续发展有关的所有领域,给各国政府提供了一个从现在至21世纪的行动蓝图。《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是:人类正处于历史的抉择关头。我们可以继续实施现行的政策,保持着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在全世界各地增加贫困、饥饿、疾病和文盲;继续使我们赖以维持生命的地球的生态系统恶化。不然的话,我们就得改变政策,以改善所有人的生活水平,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争取一个更为安全、更加繁荣的未来。对此,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光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只有全球携手,才能求得持续发展。因此,各国必须制定和组织实施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政策,以迎接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21世纪议程》内容分为4个部分,即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与管理、主要群体的作用和实施手段,这4个部分也是组成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系统的4个子系统。在4个子系统之下各设若干章(共40章)以阐述每一可持发展方面的方案领域和行动。其主要内容包括:

——加速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和有关的国内政策; ——消除贫困; ——改变消费方式;

——人口动态与可持续能力; ——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

——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将环境与发展问题纳入决策进程; ——保护大气层;

——统筹规划和管理陆地资源的方法: ——制止砍伐森林;

——脆弱生态系统的管理; ——防治沙旱;

——脆弱生态系统的管理; ——可持续的山区发展;

——促进可持续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

——对生物技术的环境无害管理; ——保护海洋资源;

——保护淡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

——对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利用采用综合性办法;

——有毒化学品的环境无害化管理,包括防止在国际上非法贩运有害废料; ——危险废料的环境无害化管理,包括防止在国际上非法贩运危险废料; ——固体废物的环境无害化管理以及同污水有关的问题; ——对放射性废料实行安全和环境无害化管理; ——采取全球性行动促进妇女可持续的公平的发展; ——青年和儿童参与可持续发展;

——确认和加强土著人民及其社区的作用;

——加强非政府组织作为可持续发展合作者的作用; ——支持《21世纪议程》的地方当局的倡议; ——加强工人及工会的作用; ——加强工商界的作用; ——科学和科技界; ——加强农民的作用; ——财政资源及其机制;

——环境无害化和安全化技术的转让、合作和能力建设; ——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

——促进教育、公众意识和培训;

——促进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的国家机制及国际合作; ——国际体制安排;

——国际法律文书及其机制; ——决策资料。

以上38条加上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序言,共40章,构成了《21世纪议程》的全部内容。《21世纪议程》提出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很快得到了全球性的回应,这种回应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各种国际组织,一是世界各国政府。

几乎所有的国际组织都作出了相应的反应。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专门设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并且每年举行会议,审议《21世纪议程》的执行情况。联合国在此后举行的多次会议,均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会议主题,如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大会、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第二届人居大会等。许多国际组织均将环境问题纳入其工作领域,并实行倾斜政策,如世界贸易组织专门设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而且,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法律的保护,全球性、区域性和双边环境保护公约、条约和议定书不断出台,领域也不断扩大。

世界各国政府更是对《21世纪议程》作出积极反应。据联合国估计,到1996年上半年,全世界已有约100个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600个地方政府制定了当地的《21世纪议程》。

我国政府对《21世纪议程》的积极反应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环发大会之后,为了履行承诺,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用于中国的建设实践,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我国有关部门组织起草了《中国环境问题十大对策》,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转发了这一报告。接着,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1992年7月2日召开的第23次会议上决定,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牵头,组织国务院各部门、机构和社会团体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中国21世纪议程》)。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的部署,同年8月成立了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国家科学技

术委员会副主任任组长的跨部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议程文本和相应的优先项目计划的编制工作,并组成了有52个部门、300余名专家参加的工作小组。经过共同努力,在广泛征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中、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中、外专家组多次修改,最后完成了《中国21世纪议程》,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编制国别“21世纪议程”的国家。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完成对国际社会应尽的义务和不懈地为全人类共同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决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中国21世纪议程》文本是与联合国《21世纪议程》相呼应,根据中国国情而编制的,广泛吸纳、集中了政府各部门正在组织进行和将要实施的各类计划,具有综合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中国21世纪议程》阐明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共设20章、78个方案领域,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第二部分涉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内容,第三部分涉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内容,第四部分涉及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从8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把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基本国策,并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中国21世纪议程》的制定和实施,得到了全国各部门、各地方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各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井实施了本部门的“21世纪议程”,并在随后制定的国家和部门“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作为重要目标和内容得到了具体体现。

世界一小时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

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公众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世界造成的影响。继2009年之后,2010年3月27日,地球一小时活动再次在全球展开。

思考题:

1.为什么说里约热内卢会议是环境保护的第二个 里程碑?

2.《中国21世纪议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中国的环 境保护事业起到什么影响?

第二章 当代全球环境问题

近代工业革命使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又一次发生巨大变化。特别从20世纪中叶开始,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使人类“征服”自然环境的足迹踏遍了全球,人成为主宰全球生态系统的至关重要的一支力量。世界著名科学刊物“科学(Science)”1997年发表了一篇“人类主宰地球生态系统”的文章,文章中列出的一组数据(见表2-1)表明,人类活动正在改变全球的生态系统。确实,在战后短短的几十年历程中,环境问题迅速从地区性问题发展成为波及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问题,从简单问题(可分类、可定量、易解决、低风险、近期可见性)发展到复杂问题(不可分类、不可量化、不易解决、高风险、长期性),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及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国际水域与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和有害废物越境转移等。围绕这些问题,国际社会在经济、政治、技术、贸易等方面形成了复杂的对抗或合作关系,并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国际环境条约体系,正越来越大地影响着全球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未来走向。

表2-1 人类主宰地球生态系统(%)

陆地地表转化 45 人为造成的二氧化碳含量 21 可开发淡水的使用量 52 人为的陆地固氮 56 引入植物物种(加拿大) 人类活动造成的鸟类灭绝 20 63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一个最典型的全球尺度的环境问题。70年代,科学 家把气候变暖作为一个全球环境问题提了出来。80年代,随着对人 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关系认识的深化,随着几百年来最热天气的出现, 这一问题开始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议题。

一、气候变化及其趋势

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这就是“温室效应”。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其中二氧化碳起重要的作用,甲烷、氟利昂和氧化亚氮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见表2-2)。从长期气候数据比较来看,在气温和二氧化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见图2-1)。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

表2-2 主要温室气体及其特征

大气中浓度(ppm) 355 年增长 (%) 0.4 生存期 (年) 50-200 温室效应 现有贡献率 主要来源 (CO2=1) (%) 1 55 煤、石油、天然气、森林砍伐 发泡剂、气溶胶、制冷剂、气体 CO2 CFC 0.00085 2.2 50-102 3400-15000 24


校本教材环境教育(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某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研究毕业论文正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