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五至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4)

2018-12-11 21:09

14. 我要的是葫芦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第1课时(总电教第 课时)

一、引导看图,谈话揭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葫芦放大图和带拼音的“葫芦”二字。)师提醒学生注意“芦”在词语中读轻声。

2.过渡:你们看,这是葫芦的什么?(教师指着葫芦藤,等学生说对后,在课件中出示“葫芦藤”。)提醒读好“藤”的读音,再指名读“葫芦藤”,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都是草字头,草字头的字跟植物有关。

3.揭题质疑。

(1)揭题: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谁要的是葫芦?他得到葫芦了吗?)

设计意图:图片与生字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将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提高识字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过渡:是呀,是谁要葫芦呢?他得到葫芦了吗?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

2.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预习时圈画的生字多读几遍。

(2)想想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生字的,和同桌交流交流。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教师检查识记生字情况。

(1)学生可以举手对老师、同学大声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金点子。

(2)在学生汇报识字效果时,教师相机激励,并指导他们根据字的偏旁,判断该字的字义与什么有关,如:“盯”,和眼睛有关;“棵”,和树木有关;“怪”,和心情有关。

设计意图:谁都希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生字教学的环节,老师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大声地读,大声地说,在老师的激励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词句训练,感知内容

1.过渡: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么快就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那这些句子你们会读吗?

课件出示。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3)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4)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指导学生逐句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并相机进行词语的运用练习。

第1句。

课件突出“雪白”,说说“雪白”的近义词是什么。(洁白)你还见到过什么东西也是雪白的?(雪白的棉花、雪白的云朵??)能不能用“雪白”说一句话?

第2句。

课件突出“自言自语”,说说“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自己跟自己说话。)你在什么时候也自言自语过呢?

第3、4句。 课件突出“奇怪”“慢慢”,指导学生用这两个词分别说一句话。

3.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同学们,再读读这些句子,从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挑选课文中的几个句子让学生朗读,有两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和运用词语,丰富语言积累;二是引导学生从句子中发现一些信息,从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

(1)学到现在,同学们一定有点儿累了,我们做一做猜字谜的游戏,放松放松,好吗?

(2)课件出示字谜,让学生猜是什么字。 ①领队在前。(邻) ②有眼不见灯火。(盯)

(3)鼓励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猜字谜,如:治,水在台边;怪,又下有土,心在一旁,与奇连用,并不寻常。

做动作,如:想、盯。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生字:棵、谢、想、盯、言、邻、治、怪。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重点指导“言”和“邻”。

言:注意第一个横长,第二、第三个横短。

邻:注意第二笔、第五笔都是点;右面的“阝”起笔要低些。

(3)学生在书上描一描,写一写生字。

(4)让学生把写得最满意的字拿给同桌看,并介绍经验。 设计意图:用猜字谜、做动作的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巩固生字,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第2课时(总电教第 课时)

一、看图比较,找出不同 1.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指读课题。

2.看图说话。

(1)我们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课件出示插图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谁能说说图上的内容?(学生自由说。)

(2)请同学们再看一幅图,课件出示插图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3.课件同时出示两幅图,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

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葫芦不一样:一个是挂在藤上,一个是落在地上。 (教师相机板书。)

4.过渡:这两幅图为什么会不同呢?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去读读这个故事吧!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环节,关键是能否很好地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这里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比较不同,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对故事的内容充满期待。

二、前后对照,提出问题

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学生自读后再交流。)

2.指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课文和第一幅插图。

(2)教师范读,学生思考: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相机课件突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4)指导朗读:哪个同学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呢?指名读,教师相机评议,引导学生注意“细长”“长满”“雪白”“多么”等词。

(5)可爱的小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呢?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葫芦的生长过程。

3.指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


2017年秋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五至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信访业务能力测试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