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导学案 ? 学科:语文 博观约取 ? 厚积薄发 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体味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重点难点】 1、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一、文学常识 1、作者: ,字宗子,号陶庵, (朝代)人。有著作《陶庵梦忆》和《西湖 梦寻》等 二、解释加点词语 1、是日更定 2、 湖中人鸟声俱绝 3、余拏一小船 ....4、独往湖心亭看雪 5、 雾凇沆砀 6、焉得更有此人 .....7、及下船 8、惟长堤一痕 ..三、翻译重点语句: 1、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四、课文内容理解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3、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反思】 学科导学案 ? 学科:语文 博观约取 ? 厚积薄发 与朱元思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2、注意本文中对偶句的现象,将全文翻译成白话文。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有层次、动静相生、拟人、比喻、夸张等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1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一、文学常识 1、文章选自《 》,作者( ),字( ),( )(朝代)文学家 。 二、重点解词 (1)从流飘荡( ) (2)任意东西( ) (3)一百许里( ) ......(4) 天下独绝( ) (5) 急湍甚箭( ) (6) 猛浪若奔( ) ....(7) 负势竟上( )( ) (8) 互相轩邈( ) ....(9)蝉则千转不穷 ( ) ( ) (10)窥谷忘反( ) ...(11)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重点问题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够体现所写景物的总体特征?并简要分析富春江“奇山异水”表现在哪些方面? 2、“鸢飞戾无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个句子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反思】 学科导学案 ? 学科:语文 博观约取 ? 厚积薄发 五柳先生传 【学习目标】 1、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一些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熟读、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2、领会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真谛,把握课文的主旨,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和作用。 一、文学常识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二、重要解词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2)不详其姓字 (3)造饮辄尽_________......(4)每有会意__________ (5) 曾不吝情去留 (6) 环堵萧然_________ ......(7)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 (8)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 ...(9)晏如__________ (10)以乐其志__________(11)不戚戚于贫贱__________ .....三、句子翻译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③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四、重点问题 1.“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2、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反思】 学科导学案 ? 学科:语文 博观约取 ? 厚积薄发 马说 【学习目标】 1、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文学常识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 》,韩愈,字( ),( )(朝代)文学家。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 二、重点解词 (1)食之不能尽其材 (2)才美不外见 (3)其真无马邪 ....(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5)策之不以其道 (6) 执策而临之....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重要问题 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反思】 学科导学案 ? 学科:语文 博观约取 ? 厚积薄发 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词语及通假字等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并从中受到熏陶。 【重点难点】 1、重点:第一段具体叙述早年不畏困苦、勤奋学习的经过。 2、难点:运用对比手法说明“勤且艰”。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 ),字( ) ,号( ),浙江义乌人。( )(朝代)文学家,序,文体名,本文是一篇( )序。 二、重点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 )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3) 弗之怠( ) (4) 既加冠( ) ..(5)未尝稍将辞色( ) (6) 或遇其叱咄( ) ....(7) 俟其欣悦( ) (8) 负箧曳屣 ( ) ...(9) 四支僵劲不能动( ) (10)腰白玉之环 ( ) ..(11)緼袍敝衣( ) (12) 烨然若神人 ( ) ......(13)略无慕艳意( ) (14)同舍生皆被绮绣( ) ...三、句子翻译 1.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四、重点问题 1、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 2、古人论及学习的名言警句或成语典故有哪些?(至少写出三个) 【反思】
初中九年级语文一轮复习学案(5)
2018-12-17 11:25
初中九年级语文一轮复习学案(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