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
E.参与免疫功能过程
3.下列哪种不是有害微量元素
A.镉 B.砷 C.汞 D.锰 E.铝
4.以下哪项不是铜缺乏的临床表现
A.骨骼发育障碍 B.生长发育停滞 C.肝、脾肿大 D.心肌梗死 E.贫血
5.以下哪项不是锌缺乏症的临床表现
A.贫血 B.食欲减退 C.免疫力降低 D.生长发育迟缓 E.性发育障碍
6.下列哪种不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 素
A.钴 B.锰 C.铬 D.铜 E.镉
7.下列有关汞的哪项不对
A.俗称水银
B.银白色的液态金属
C.主要以蒸气和粉尘形式经呼吸道侵入机体
D.主要经汗腺排泄 E.脑肾含量最高
8.下列哪种不属于脂溶性维生素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E.维生素K 9.下列哪项不是维生素A的生物学作用A.维持正常视觉 B.参与糖蛋白的合成 C.促进生长发育 D.具有抑癌作用 E.参与造血功能
10.下列关于维生素B1的描述不对
A.人体维生素B1的总量约为30mg B.维生素B1易被小肠吸收
C.体内维生素B1的80%为硫胺素焦磷酸
D.维生素B1又称核黄素
E.维生素素B1进入到小肠细胞磷酸化转变成焦磷酸酯 11.维生素B12在体内因结合的基团不同
具有多种存在形式,下列哪种不对 A.丙钴胺素 B.羟钴胺素 C.氰钴胺素 D.甲钴胺素
E.5′-脱氧腺苷钴胺素
12.下列哪项关于维生素C是不对的
A.又称抗坏血酸 B.促进铁的吸收
C.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D.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 E.参与体内免疫反应
13.下列哪项不是微量元素的常用的检测方法
A.中子活化分析法 B.放射免疫法 C.原子吸收光谱法
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4.下列哪项不是水溶性维生素
A.维生素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PP D.维生素B6 E.维生素D
15.关于脂溶性维生素,下述哪项不对
A.溶于有机溶剂
B.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存 C.随脂类一同吸收 D.体内很少蓄积 E.可与脂蛋白结合
㈢ B1型题(配伍题)
问题1~3
A.正常人体含量约3-5g B.正常人体含量约2-3g C.正常人体含量约14-21mg D.正常人体含量约4-5g
E.正常人体含量约15-25mg 1.铁的含量 2.硒的含量 3.锌的含量
问题4~6
A.凝血维生素 B.硫胺素 C.核黄素 D.钴胺素 E.转钴胺素 4.维生素B12又称 5.维生素素B2又称 6.维生素素K又称
问题7~10
A.维生素PP B.维生素素E C.维生素D D.维生素A E.维生素C
7.抗佝偻病维生素又称 8.抗干眼病维生素又称 9.抗癞皮病因子又称 10.抗坏血酸又称
问题11~13
A.维生素素E B.维生素B1 C.维生素K D.维生素C E.维生素B12
11.广泛分布于含油的植物组织中的 是
12.主要来源于新鲜水果和绿叶蔬菜之
中的是
13.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是
问题14~17
A.锰 B.钴 C.铜 D.锌 E.硒
14.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是
15.构成超氧化物歧化酶、赖氨酰氧化
酶等的是
16.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
成成分的是
17.正常成年人体内含量为2-3g
问题18~20
A.碘 B.锌 C.铁 D.铬 E.硒
18.促进胰岛素的作用及调节血糖的 是
19.通过甲状腺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的
是
20.合成血红蛋白的是
问题21~24
A.砷 B.铅 C.铬 D.铝 E.汞
21.银白色液态金属是
22.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神经毒微量元素
是
23.对细胞中的巯基(-SH)有很大的亲 和力
24.正常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
问题25~27
A.维生素C B.维生素E C.维生素K D.维生素B1 E.维生素B12
25.为γ-羟化酶的辅助因子的是 26.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的是 27.能预防衰老的是
问题28~30
A.维生素B6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1 D.尼克酰胺
1.根据元素在机体内的含量和机体对它
们的需要量,可分为 和 两大类。
E.维生素D
28.构成辅酶Ⅰ和辅酶Ⅱ的组成成分的
是
29.为多种黄素酶类的辅酶的是 30.脂溶性维生素是指
二、填空题
2.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可将其分为 和 两大类。
2.维生素B12又称硫胺素( )
三、判断题
1. 铝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神经毒微量
元素( )
1.碘缺乏病 2.叶酸
1.简述缺铁性贫血的概念、产生
的原由和常见的临床表现。
1.试述碘的生物学作用。
四、名词解释
3.维生素B12
五、简答题
2.简述维生素PP的代谢。 3.简述维生素B6的代谢。
六、论述题
2.试述维生素B2的代谢。
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
㈠ A1型题(标准型) ㈢ B1型题(配伍型) 1.C 2.D 3.A 4.E 1 .A 2.C 3.B 4.D 5.B 6.E 7.A 8.D 5.C 6.A 7.C 8.D 9.D 10.C 11.E 12.B 9.A 10.E 11.A 12.D 13.C 14.A 15.E 13. E 14.B 15.C 16.E ㈡ A1型题(否定型) 17.D 18.D 19.A 20.C 1.E 2.A 3.D 4.D 21.E 22.D 23.A 24.C 5.A 6.E 7.D 8.B 25.C 26.A 27.B 28.D 9.E 10.D 11.A 12.E 29.B 30.E 13.B 14.E 15.D
二、填空题
1.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
1. 碘缺乏病是指由于长期碘摄入不足所
引起的一类疾病。由于这些病具有地区性特点,故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2. 叶酸又称维生素M,或称蝶酰谷氨酸,
是含蝶酰谷氨酸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通称,因最初从菠菜叶中分离出来而得名。其生物学作用是:①四氢叶酸是体
1. 1) 概念: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可用来
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机体铁缺乏,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时发生的贫血。
2) 产生的原因:⑴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尤以生长快速的婴儿;⑵铁的吸收不良,如长期严重腹泻;⑶失血过多,如消化道出血等。
3) 常见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心悸和心率加快,眼花耳鸣,体力活动后气促等。
2. 维生素PP包括尼克酸及尼克酰胺,两
者均溶于水和乙醇,在体内可相互转化。维生素PP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而在动物的内脏、花生、酵母及谷类中含量较多。尼克酸和尼克酰胺均可
1. 碘通过甲状腺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活
化多种酶,调节能量代谢。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素合成和释放过多,基础代谢率增高,反映了碘的利用增加;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素合成和释放过少、基础代谢率低。这两种情况
2.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三、判断题
2.×
四、名词解释
内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在体内参与多种物质的合成;②参与细胞器蛋白质合成中启动tRNA的甲基化过程。 3. 维生素B12又称钴胺素,是唯一含金属
元素的维生素。其生物学作用是:① 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生成蛋氨酸的反应;② 5′一脱氧腺苷钴胺素是L-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的辅酶。
五、简答题
在胃肠道吸收,并在肠粘膜细胞内尼克酰胺通过ATP作用形成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在血液中主要以尼克酰胺形式转运,通过尿排出其代谢产物N1-甲基尼克酰胺及N1-甲基-2-吡啶酮-5-甲酰胺。
3. 维生素B6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
胺,三者通过酶可相互转换。在体内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吡哆醛和吡哆胺磷酸化后变为辅酶,分别为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两者可相互转换,均为活性型。动、植物食物中均含有维生素B6。体内主要在空肠吸收,吸收入血后与清蛋白结合转运,吡哆酸是代谢的最终产物,由尿中排出。
六、论述题
都反映了碘及甲状腺代谢紊乱而导致的疾病。甲状腺素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加速生长发育,保持正常的机体新陈代谢,加速各种物质的氧化过程,促进糖的吸收与利用,对脂肪的分解氧化,胆
固醇的转化和排泄都起促进作用。所以碘是通过甲状腺素而发挥其生理作用,甲状腺素具有的生物学作用都与碘有关。
. 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是由核糖和异咯
嗪组成,其异咯嗪环上的第1及第5位氮原子与活泼的双键连接,这2个氮原子可反复接受或释放氢,因而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性。游离型核黄素对紫外光高度敏感,在碱性条件下可光解为光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可光解为光黄素而丧
失生物活性。
维生素B2广泛存在于食物中,食物中核黄素绝大多数以辅酶黄素单核苷酸(FMN),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形式存在,仅有少量以游离型核黄素和黄素酰肽类形式存在。核黄素的吸收主要在肠道,被吸收后在小肠粘膜的黄素激酶作用下可转变成FMN,在体细胞内还可进一步在焦磷酸化酶的催化下生成FAD,FMN和FAD是其活性型。
2(李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