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动物进化的阶梯越高,联合区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可见联合区是动物进化的产物。 ( √ ) 8、从解剖结构上看,大脑两半球基本上是对称的,所以机能上也是对称的。
( × )
9、由一系列无条件反射构成的连锁反应,经世代发展而被遗传下来就成为本能。
( √ )
10、延缓抑制是有机体对外界事物进行精确辨别的生理基础。 ( × ) 11、消退抑制一旦产生,条件反射便不能恢复。 ( × )
五、名词解释
1、神经元 2、突触 3、植物性神经系统 4、非特异性传入系统 5、特异性传入系统 6、反射
7、反射弧 8、反馈 9、条件反射 10、超限抑制 11、第一信号系统 12、第二信号系统
六、简答题
1、简述神经元的结构和机能。
2、什么是动力定型?它是怎样形成的?
3、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有何不同之处?
七、论述题
1、言语机能联合区由哪几个中枢构成?它们受到损伤将会产生何种言语障碍? 2、论述大脑两半球机能的非对称性。
同步练习 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延续和发展有机体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应叫( A )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爱好 2、表现为对精神文化的欲求,对掌握社会意识产品的欲求,这种需要是( D ) A、自然需要 B、社会性需要 C、物质需要 D、心理需要 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 C ) A、尊重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成长的需要
4、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理论叫( B ) A、精神分析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三重需要理论 D、需要演化理论
5、当儿童被置身于陌生的环境时,表现出极大的恐惧,这是( A )的表现。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6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成长的需要
二、多项选择题
1、需要的特点是(ABCD )
A、对象性 B、紧张性 C、动力性 D、周期性 2、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需要分为 ( AB ) A、自然需要 B、社会性需要 C、物质需要 D、精神需要
3、根据需要所指向的对象的性质,可把需要分为(CD ) A、自然需要 B、社会性需要 C、物质需要 D、精神需要 4、起动机作用的心理因素有( ABCD )。
A、需要 B、诱因 C、内驱力 D、情绪 5、布鲁纳把成就动机看成是( ABD )引起的。 A、好奇心内驱力 B、好胜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互惠内驱力
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 BCD )构成。 A、好奇心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附加内驱力
三、填空题
1、自然需要的作用在于维持 个体生存状态 和 种族的延续 。 2、 社会化需要 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习得的,是个体 社会化 的结果。 3、起动机作用的因素除需要、情绪之外,还有 诱因 和 内驱力 。 4、只有当需要 明确的目标 时,内驱力才会起动机的作用。
5、环境中能引起动机的物体或条件的作用称为 诱因 ;吸引有机体产生积极的行为的目标物为 正诱因 ,使有机体躲避产生消极行为的目标物为 负诱因 。
6、个人在从事工作或活动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即 抱负水平 。 四、判断题
1、个体的生存受到威胁时,人类的行为主要受到社会性需要的支配。 (×) 2、人必须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人,这即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 3、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 ( √ ) 4、内驱力和需要之间是完全线性增长的关系。 ( × ) 5、一般来说,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更强烈、持久和稳定。 ( √ )
五、名词解释
1、需要 2、自然需要 3、社会性需要 4、自我实现的需要 5、动机 6、内驱力 7、原始性动机 8、衍生性动机 9、成就动机
六、简答题
1、好奇心引发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
7
七、论述题
1、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试分别加以说明。 2、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同步练习 四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感觉登记向短时记忆过渡的关键是靠注意的( C ) A、选择功能 B、信号功能
C、保持功能 D、监督和调节功能 2、注意最重要的功能是对活动的( D ) A、选择功能 B、信号功能
C、保持功能 D、监督和调节功能 3、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 A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起伏 4、思想开小差是注意的 ( B )
A、转移 B、分散 C、动摇 D、起伏 5、意识对所选择的对象给以贯注和维持是指( B ) A、注意的指向 B、注意的集中 C、注意的保持 D、注意的选择
二、多项选择题
1、注意所指向的象( ABCD )
A、外界的具体事物 B、自己的思想 C、自己的情感 D、自己的行动 2、注意的心理功能有 ( ACD )
A、选择功能 B、信号功能
C、保持功能 D、监督和调节功能 3、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根据( ABD )来划分的。 A、是否有目的 B、是否有意识
C、刺激物是否具有新异性 D、是否需要付出意志的努力4、引起和维持无意注意的因素有( DC )
A、培养间接的兴趣 B、培养直接的兴趣 C、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D、人的主观状态 5、制约和影响无意注意的人的主观状态有(ABC )
A、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B、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C、知识经验 D、坚强的意志 6、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 BCD )
A、人的主观状态 B、个人的知识经验 C、注意的任务 D、注意对象的特点
8
7、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忽强忽弱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 BD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动摇 8、注意转移的快慢、难易取决于( AC )
A、原来注意的紧张度 B、原来注意的自觉性 C、新对象的特点和性质 D、人的主观兴趣 9、一般来说,注意转移的质量及速度依赖于( BCD )
A、后一活动的性质 B、前一活动的性质
C、前后活动的关系 D、人们对前一活动的态度 10、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 ACD )
A、必须在不同加工器里进行信息加工 B、必须在同一加工器里进行信息加工 C、其中必须有相当熟练的 D、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三、填空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指向______和____集中________。
2、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意注意具有目的性和__意志努力__的特征。
3、若要常时间地把注意集中并维持在某一对象上,主要依赖于人的内部主观状态 。
4、有意注意虽然可以转化为无意注意,但仍是 自觉的 、 有目的的,只不过不需要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它兼有两种注意的特点,也叫 有意后注意 。 5、注意的起伏现象进一步说明 注意的稳定性 是相对的。
6、考察注意转移的指标,一是转移的 速度 ,二是转移的 质量 。
四、判断题
1、注意是依附并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
( √)
2、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意注意不需付出意志的努力。( w ) 3、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引起无意注意往往是在短时间内起作用。 ( ) 4、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可以相互转化。 ( r ) 5、注意的广度是无限的。 ( w ) 6、即使集中注意,感觉的清晰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 r ) 7、注意的转移和分心没有本质区别。 ( w ) 8、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这叫做注意的分散。
( w )
9、思想开小差是一种注意的转移。 ( w )
五、名词解释
1、注意 2、无意注意 3、有意注意 4、注意的广度 5、注意的稳定性 6、注意的转移
9
7、注意的分配 8、分心
六、简答题
1、为什么说注意不是心理过程?
2、简述能引起和维持无意注意的因素。 3、如何有效保持有意注意? 4、简述注意分配的条件
七、论述题
1、什么是注意?它有哪些心理功能? 2、试述注意的特征有哪些?
同步练习 五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 D )
A、智商 B、韦伯分数 C、情商 D、感觉阈限 2、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B )
A、差别感受性 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受性 D、绝对感觉阈限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成( C )关系,阈限低表明感受性( ) A、正比,高 B、正比,低 C、反比,高 D、反比,低
4、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是( A ) A、差别感受性 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受性 D、绝对感觉阈限
5、专门感受强光和颜色,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属于明视觉器官的是( D ) A、神经节细胞 B、视杆细胞 C、双极细胞 D、视锥细胞 6、色盲一般是隔代遗传,多为先天性,男性色盲是由( B ) A、祖父通过父亲传给孙子 B、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
C、外祖父和父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 D、祖父和父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
7、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色光同它相混合而产生非彩色,即白色或灰色,这种规律叫做( A )
A、补色律 B、中间色律 C、代替律 D、效果律 8、颜色混合定律适用于( B )
A、颜料的混合 B、色光的混合 C、二者都适用 D、二者都不适用
9、在听阈范围内,通常对( C )范围内的中高频声音特别敏感。 A、20~20000Hz B、3000~6000 Hz C、1000~4000Hz D、1000~6000 Hz 10、噪音主要影响人对( B )的高频听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