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数学 知识与技能 年级 五 主备人 执教人 1.熟练运用小数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过程,掌握小数乘法运算的简便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回顾问题 1.回顾问题,加深认识。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那么在计算中你有什么感受?(指4-5名学生回答:包括学困生、中、优生) 学生说在小数的混合运算中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也就是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出示练习 ⑴1.25×7.7×8=□×□×7.7 ⑵6.1×5.4+3.9×54=(□+□)×5.4 ⑶2.5×(10+4)=□×□+□×□ ⑷13×10.1=13×(□+□)=□×□+□×□ 让学生在独立填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填空的依据,加深对乘法运算律的认识和巩固。(交流时找中下等学生回答) 26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2.运用定律,快速判断。 每组题中你只需在A或B中选一题来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你会选哪题呢?请你做在练习纸上。 A、(8×5.27)×1.25 4.5 × 99 2.3×0.6+2.3×0.4 B、(8×5.27)×1.24 4.5×100-4.5×1 2.3×0.6+0.4 为什么选?运用什么定律?(汇报时指名中等学生回答) 二、分层练习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练习。 0.25×368×40 1.7×101 7.8×9+7.8 5.5×9.8 12.5×2.5×0.8×4 19.7×5.3+4.7×19.7 学生独立练习的同时,指名板演,做后共同订正。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⑴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6题。 组织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分析:每箱有24瓶,每瓶1.3元,则每箱要(24×1.3)元,图中一共有5箱,一共需要(24×1.3×5)元,该算式用交换律计算比较方便。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⑵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7题。 师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指出板演学生是否正确。 ⑶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8、11题。先理解题意,获取题目所给的已知信息;再由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三、拓展新知 (1)说一说:7.69×101 2.5×(3.8×0.04) 0.125×72 观察这三道算式,哪个数最引起你的注意?你马上想到了几?它的好朋友8在哪里?你能找到吗? 小结:我们要找出能凑整的数时,要根据它不同的“藏”法,采用不同方法把它“找”出来。 ⑵试一试:1.5×0.8+1.5×0.2 1.5×0.8+15×0.02 第一小题:能直接说出得数吗?运用了什么定律。 第二小题:能直接说出得数吗?还能直接用运算定律吗?为什么?。
27
利用积不变,因数变化规律进行变形15×0.02=1.5×0.2, 1.5×0.8+15×0.02=1.5×0.8+1.5×0.2出现了相同因数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小结: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技巧把数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 ⑶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数 每千克白菜0.45元,妈妈买了3.7kg,一共要付多少钱? 学生思考: 分析解答: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列出算式0.45×3.7≈1.67(元)。 教师提示:因为人民币常以“元”作为结算单位,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中,“分”所对应的是百分位数。所以在计算有关钱的问题时,即使没有要求取近似数,如果最后结果的小数位数多于两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9、10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三 24×1.3×5 单价×数量=总价 0.45×3.7≈1.67(元) 教学随笔
作业布置 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9、10题。 集体备课教案
28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数学 解决问题(1)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主备人 执教人 第二周 第4课时 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三维目标 让学生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过程,及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并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列各式: 0.9×0.9×1O0 1.25×0.5×8 1.86×3.04+0.14×3.04 教师找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稿纸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刚才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这三题都是有关小数的乘法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15页例8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并说说从情境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图中的这位妈妈买了2袋大米和0.8kg肉,每千克肉26.5元。 29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生2:鸡蛋有10元一盒的和20元一盒的。 生3:图片中的这位妈妈只带了100元。 师:很好!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如下表所示:(教材第15页表格) 大米 肉 鸡蛋 单价 30.6 26.5 10 数量 2 0.8 1 总价 师:同学们能将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吗?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教材第15页表格。 师:题中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4:这位妈妈买完2袋大米和0.8kg的肉,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够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师:那么怎么解决第一个问题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方法。 生1:我是用计算器算的。买2袋大米和0.8kg肉所花去的钱是61.2+21.2=82.4(元),100-82. 4=17.6(元),17. 6>10,所以用剩下的钱够买10元一盒的鸡蛋。 生2:我是估算的。1袋大米不到31元,2袋大米不到62元;肉的价钱不到27元;再买一盒10元的鸡蛋,总共不超过62+27+10=99(元),所以用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师:剩下的钱够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呢? 生3:我也是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1袋大米超过30元,2袋大米超过60元;lkg肉超过25元,0.8kg肉也就超过25×0.8=20(元)。如果再买20元一盒的鸡蛋,总共就超过了60+20+30=110(元),110>100,所以用剩下的钱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2.回顾与反思 对比用计算器和估算两种方法,我们很容易发现,有时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较简单。 比较估算的两种方法,我们发现,第一种方法是把数往大了估,还没有超过100元,说明带100元钱够买这些东西了,第二种方法是把数往小了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