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生态功能区保护(7)

2019-01-07 11:46

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32字方针,旨在恢复生态,协调人水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湖区各地根据水利规划,积极实施“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等工程。“退田还湖”政策的实施,实际上是满足“改善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的现实需求,也是对湿地重要功能与价值和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新认识。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只停留在宜农荒地的基础上,没有认清它在经济、服务、美学以及休闲各个方面的重要价值,致使围垦成为湿地利用的主要方式。不断加剧的围湖造田,破坏了稳定的江湖生态关系,导致湖泊调蓄能力急剧衰减,行洪通道不断缩小,加之上游水土流失严重,造成下游淤积扩大,使洪水威胁愈演愈烈。

洞庭湖区在实施退田还湖工程的过程中,将退田还湖类型分为单退和双退两种。单退指退人不退田,即只将居住区外迁,农民仍在垸内进行农业生产,在大洪水年作为蓄洪区。双退相对单退而言,是指阻碍行洪严重,需要实施平垸行洪、刨毁堤防,退人又退田的堤垸、巴垸和江心洲等。双退垸在居民迁至垸外安置后,退耕、刨堤、行洪。双退垸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以及退垸前社会经济指标来确定,垸内地面高程普遍比外湖洪水季节水位低5-8m,垸内农业生产总值相对较低。

单退状况:洞庭湖区单退堤垸包括列入规划的7个蓄洪垸以及97处阻洪不严重、具有利用价值和移民安置有较难度的堤垸,涉及19个市县农场,92个乡镇545个村庄,平退总面积13.5×104hm2、耕地面积6.26×104 hm2,计划搬迁172468户641033人,其中蓄洪垸7处,总面积8.567×104hm2、耕地面积4.4533×104 hm2,搬迁33587户127089人,不在册的巴垸、外洲65个,总面积3.5733×104hm2,耕地面积0.9666×104hm2,计划搬迁2198户8022人。迄今为止洞庭湖区实退堤垸总数为336个,总面积为19.1241×104hm2。其中单退堤垸总个数为120个,总面积为17.0627×104hm2,其中耕地面积为9.52956×104hm2。

双退状况:根据《湖南省洞庭湖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三到五年规划报告》计划要退的双退垸有210处,涉及24个个市县111个乡镇269个

31

村庄,平退总面积22733.3hm2、耕地面积13266.67hm2,计划搬迁48081户174932人,其中在册垸14个,总面积6200hm2,耕地面积4266.67hm2,计划搬迁11427户39560人。巴垸,外洲196处,总面积16466.67 hm2,耕地面积9000 hm2,计划搬迁33654户135372人。根据湖南省水利厅最新统计资料已退双退垸总个数为206个,经过四期的退田还湖工程,双退工作基本完成,总面积达到20614 hm2,耕地面积为11444hm2,迁移人口44621户,共计159703人。

生态建设、保护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将调蓄功能恢复区分成两个亚区,分别建立双退垸湿地生态功能恢复保护区和单退垸避洪生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区。该区是长江流域极重要的调蓄滞洪区,应探索蓄滞洪区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缓解环境和生态压力。确保洪水调蓄功能的充分发挥,严禁以任何方式和借口削弱其调蓄滞洪生态服务功能。

1. 双退垸湿地生态功能恢复区

1.1. 地理位置:均属于民圩巴垸,单个堤垸面积较小,该区域随洞庭湖区防洪规划的调整而调整,即执行水利规划。

2.2. 生态功能:扩大与增强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调滞洪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推进湖泊湿地系统的生态恢复与重建。

2.3. 保护和管理措施:

a.采取严格管护措施,切实巩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洪水治理成果,防止反弹;

b.撤除现有堤防,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设立旨在进行生产活动的永久性设施和建筑;

c.严格控制造成环境污染的人类活动;

d.推进湿地生态功能的全面恢复,扩大和加强调蓄防洪的主导服务功能。 2. 单退垸生态移民区

2.1. 地理位置:该区为长江防洪规划中为防御长江流域1954年型洪水制定的洞庭湖区24个蓄滞洪垸的纯湖区部分。该区随洞庭湖区防洪规划的调整而调整,

32

即执行水利规划。对于国家规定以外的单退堤垸,目前按照单退堤垸规划和移民建镇,只能是一种过度形式,未来随着湖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这些堤垸仍应转为双退垸。

2.2. 生态功能:高洪水期分蓄超额洪水,平时开展农业生产,缓解人水争地矛盾。巩固洪水治理成果就,保护其调蓄分洪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实施移民建镇,使其作为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核心区的缓冲区。

2.3. 保护和管理措施:

a.调整现行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研究生产关系调整途径,制定新的土地使用政策;

b.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鼓励人口外迁,使移民建镇工作落到实处; c.禁止新的污染企业建设及其它大规模生产建设活动;

d.对目前尚未进行移民建镇规划的堤垸,暂按重点堤垸的规划方案执行,随水利防洪规划方案的调整而调整。

(三)环湖生态经济区

该区为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陆域范围,包括城市、乡镇、重点垸、环湖农田等。该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33人,高于全省每平方公里304人的水平。从交通区位来看,岳阳具有水陆交通优势。以京广线和长江、洞庭湖黄金水道为枢纽,南北贯通广州和北京,东西连接上海和重庆,顺四水可深入湘黔腹地,城陵矶万吨外贸码头可通江达海。现在,武广客运专线正在建设,境内G106、S301、S201等国、省道改造全面启动,城陵矶新港区已经动工建设。杭(州)瑞(丽)高速、随(州)岳(阳)高速、岳(阳)长(沙)京珠复线等也都已列入规划。2007年,全市实现交通运输仓储、信息业增加值54.44亿元,居全省前列。另外岳阳处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珠江三角带和长江三角带的中节点,有利于对接“两型社会”的产业发展和吸收“两带”的资源要素。

岳阳市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有利于支撑三类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农业资源:岳阳是全国商品粮、棉、国家牲猪、水产品养殖基地,国家商品茶生产基地。2007

33

年全市第一产业实现总产值279.3亿元,居全省第三位;粮食产量309.71万吨,居全省第三位;出栏牲猪871.89万头,增长5.3%。二是淡水资源:岳阳拥有长江163公里岸线资源和洞庭湖60%以上的水域,全市水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丰水期间全市谈水资源拥有量达6377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23%以上;2007年水产品产量39.31万吨,居全省第一位。三是旅游资源:岳阳市钟灵神秀,风光绮丽,有“国家级旅游城市”称号。全市现有各种旅游资源590处,以岳阳楼洞庭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品位高、名气大。岳阳市境内拥有1处联合国保护国际湿地、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以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项桂冠。四是商贸资源:岳阳是两湖平原物资集散地。全市现有洞庭渔都、梅溪桥副食品批发、花板桥亚华中药批发、花果山水果蔬菜批发、羊楼司竹业批发、泰和小商品批发、洞庭大厦五金产品批发等全国性交易大市场,年实现大宗商品交易额在全省排位在前。百盛、武商、沃尔玛、麦当劳、肯德基等国内外商贸企业也纷纷登陆岳阳,为加快岳阳消费市场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商贸网络资源。

岳阳已经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航运物流业和现代旅游业,具有比较明显的产业优势。一是现代农业。目前,全市已经建起了优质水稻、蔬菜、棉麻、水产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形成了粮油棉麻、猪牛(羊)水产、蔬菜茶叶、竹木林纸四大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发展到1300余家;正虹、岳泰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特别是湘阴藠头远销韩日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纳入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试点基地,“福湘”、“长康”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二是现代工业。近年来,岳阳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坚持“两手抓”方针,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石化、电力、食品、再生资源等9大优势或支柱产业集群;打造了云溪精细化工、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汨罗循环经济为主要特色的12大工业园区。2007年在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考核中进入前四强。三是现代现代航运物流业。城陵矶老港区的改造和松阳湖新港区的开工建设,以及城陵矶物流园、太阳桥物流

34

园、枫树桥物流园等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的配套建设,岳阳初步形成了以港区开发建设带动航运物流业大发展的格局。四是现代旅游业。全市已经形成了以楼(岳阳楼)、岛(君山岛)、湖(洞庭湖)为核心,以湘楚文化旅游线为主体,以洞庭生态和红色之旅为两翼的蝴蝶形旅游空间布局。随着“热游岳阳”工程的推动,2007年共接待各类游客1374万人次,增长27%以上。

生态建设,保护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将环湖生态经济区分为两个亚区,立足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文化资源、岸线资源,重点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航运物流业和现代旅游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逐步构建生态工业体系,对新办工业企业进行生态定位,重点发展环保型的新兴产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对存量工业企业进行布局和结构调整,坚决治理和关闭高污染企业;发展能够形成环洞庭湖区域内产业协作的生态型行业和企业,形成区域内的生态型产业集群和生态型企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强粮、棉、油、生猪、蔬菜、淡水鱼等优势产业,巩固提升洞庭湖在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地位和作用。以公路主枢纽建设为依托,以货运信息网络为纽带,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发挥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水运优势,加快城陵矶港区建设,打造长江中游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依托岳阳楼、君山岛、桃花源等知名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环湖生态旅游,加强区域旅游联合开发,建设洞庭湖湿地公园,联手打造洞庭湖生态旅游圈。

1. 生态农业产业区

1.1. 地理位置:该区包括重点垸、环湖农田、湘江两岸的平原农业地带等。 1.2. 生态功能:该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适水和通气性好,自然肥力高,保水存肥力强,适宜多种植物和优质牧草生长,为重要的农副渔业生产基地,主要生态功能是提供有机食品、原材料等。

1.3. 保护和管理措施:

a.突出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应限制农用化肥和农药使用量; b.严禁垸内湖泊的垦殖活动和破坏生态的生产方式;

35


洞庭湖生态功能区保护(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从白居易的讽喻诗看报告文学的雏形(1)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