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也让部分擅长喜欢英语的同学脱颖而出,择优培养;教学要重视和规范大学语文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民族文化修养。
其次,实现英语与各种资格、证件脱钩。必须废止各种强制性的不合理的英语考试制度,一定程度上把升学、毕业、学位、晋升、职称及论文等与不必要不合理的英语考试脱钩,尤其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与大学生学位证挂钩现象亟待改革。此外,在某些与汉语能力密切相关的领域和行业有选择的实行汉语水平证书认证制度。
第三,灵活调整考研英语标准,废止?一刀切?的考试制度。研究生教育侧重专业研究方向,并非所有的专业都需要英语,?一刀切?的英语考试制度是盲目僵化的、不合理的,而应根据专业对英语的要求,灵活决定考与不考以及录取线标准。外语是一种辅助性交际工具,应作为一般性、选择性的教育,而非强制教育,所以要改英语必修必考为选修选考。
3.培养新的学习理念
首先,要有意识的提高自身母语水平。中华五千年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学好母语,掌握民族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母语的学习与提高并非易事,?即使是孩提时代依靠自然习得的语言能力,也只有通过正规的书面语言的学习才能得到提高和完善?,○因此
18
大学生必须增强自主学习母语的意识,重视提高中文修养。
其次,要正确处理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在如何处理外语和母语关系方面,李宇明指出,不能把学外语和学母语对立起来,更不能以牺牲母语学习来换取外语学习。母语是本,外语是用,一点都不能含
糊。○所以,学习英语是必要的,但不能盲目的以忽略甚至放弃母语
19
为代价;另外,母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外语的学习,因为外语水平的极限便是个人的母语水平,母语水平不高,外语也很难学好。
第三,培养理性的学习态度。全球化时代要求我们学好英语,与国际接轨,但在学习中,一方面要以去粗取精、兼容并蓄的理性态度对待英语及西方文化,正确定位英语的位臵,不能将英语学习等同于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另一方面,重视母语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此外,我们在扩大英语教育,加强对外交流的同时,要促进汉语汉文化的传播,让汉语、汉文化走向世界。
[附注]
①参见陈松岑等《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情况的研究报告》,收于李如龙主编《东南亚华人语言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1999年
②引自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1,P139
③参见朱纯编著《外语教学心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9,P336
④参见崔立斌《美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调查》,收编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第1辑,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编,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5, ⑤由说明部分显示都为被动性动机。
⑥此选项体现一种消极学习态度,并非真正对中文感兴趣,故也属被动性动机。
⑦由说明部分显示都为被动性动机,如?别无选择,不得不学??父母意愿?等。
⑧此处及以上实例参见凌德祥《走向世界的汉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9月,P54
⑨见《参考消息》2006年2月15日。
⑩一词引自⑧中第50页?广种薄收的‘疯狂英语’?。
11参见颜治强《世界语言概论》○,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2年,
P246
12参见曹杰旺《关于英语霸权时代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的思考》○,载于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5年第4期。
13引自李梁《试论网络传播中的文化形象》○,载于《现代传播》,1999
年第3期。
14引自李宇明《中国语言规划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8,P60
15参见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P42 16引自李宇明○《语言学习与教育》之《深植母语之根(代序)》,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17引自王宁、孙炜.论母语与母语安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8引自赵爱国、姜雅明著《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上海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3
19参见李宇明.中国语言规划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8,P60
[参考文献]
⑴李如龙主编.东南亚华人语言研究[A].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 1999.
⑵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1 ⑶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A].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⑷朱纯编著.外语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9 ⑸凌德祥.走向世界的汉语[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9 ⑹颜治强.世界语言概论[M].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2. ⑺戴庆厦主编.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1 ⑻王魁京.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⑼曹杰旺.关于英语霸权时代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的思考[J].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5年第4期.
⑽李梁.试论网络传播中的文化形象[J].载于《现代传播》,1999年第3期.
⑾李宇明.中国语言规划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⑿李宇明.语言学习与教育[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⒀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⒁赵爱国、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M].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⒂朱鲁子、杨艾祥.走火入魔的英语[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
⒃戴昭明、陆镜光主编.语言学问题论丛[A].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2
⒄姚亚平.中国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附:
调查问卷
专业 (汉语言/汉语言文学) 性别
请同学们抽出宝贵的时间认真填写这份问卷,在选择项上画勾即可,谢谢大家!! 1 你喜欢学英语吗?
A 不喜欢 B 一般 C 喜欢 D非常喜欢 2 你对专业课(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音韵学等)感兴趣吗? A特别讨厌 B不感兴趣 C有一点兴趣 D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