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成都市地下空间纲要说明书(6)

2019-01-10 12:05

成都市地下空间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5-2020)说明书

清运垃圾系统,预计可以使用60年。由于与回收和处理系统配套建设,4~6年就可回收投资。瑞典斯德哥尔摩地区有120km长的地下大型供热隧道,很多地区实现集中供热,并正在试验地下贮热库,为利用工业余热和太阳能节约能源创造有利条件。瑞典斯德哥尔摩地下有共同沟30km长,建在岩石中,直径8m,战时可作为民防工程。

其他还有许多国家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市政设施。如芬兰赫尔辛基的大型供水系统,隧道长120km,过滤等处理设施全在地下。挪威的大型地下供水系统,其水源也实现地下化,在岩层中建造大型贮水库,既节省土地又减少水的蒸发损失。俄罗斯的共同沟也相当发达,莫斯科地下有130km长的共同沟,除煤气管外,各种管、线均有,只是截面较小(3m×2m),内部通风条件也较差。

地下管线共同沟是目前世界发达城市普遍采用的城市市政基础工程,是一种集约度高、科学性强的城市综合管线工程。它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马路反复刨掘问题,也为城市上空通讯线路“蛛网”密布现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是解决地上空间过密化、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功能集聚、创造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三)地下公共设施建设

随着旧城改造及历史文化建筑的扩建,在北美、西欧及日本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大型地下公共建筑,有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会议中心、展览中心以及体育馆、音乐厅、大型实验室等地下文化体育教育设施。地下建筑的内部空间环境质量、防灾措施以及运营管理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1、 美国

在美国,互邻的高层建筑地下室连接成片,成为整个建筑群的组成部分,设置停车场、商场、地下通道、游乐设施等,如纽约的曼哈顿区,费城的市场东街,芝加哥的中心区。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洛克菲勒中心地下步道系统。它把10个街区范围内主要的大型建筑在地下连接起来,组成大面积地下综合空间,通过下沉式广场连通到地面,形成别有情趣的街景。

25

成都市地下空间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5-2020)说明书

除此之外,美国地下建筑单体设计在学校、图书馆、办公室、实验中心建筑中也有显著成效。一方面较好地利用地下特性满足了功能要求,同时又合理解决了新老建筑结合的问题,并为地面创造了开敞空间。如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南部商业中心的地下公共图书馆,哈佛大

洛克非勒地下街下沉广场

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执安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处的地下及半地下图书馆,较好地解决了与原馆的联系并保持了校园的原有面貌。旧金山市中心叶巴布固那地区的莫斯康尼地下会议展览中心的地面上,保留了城市仅存的开敞空间,建设了一座公园。

2、 加拿大

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市,有很发达的地下步行道系统,以其庞大的规模、方便的交通、综合的服务设施和优美的环境享有盛名,保证了在漫长的严冬气候下各种商业、文化及其他事务交流活动的正常进行。多伦多地下步行道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已有4个街区宽,9个街区长,在地下连接了20座停车库、很多旅馆、电影院、购物中心和1000多家各类商业。蒙特利尔地下商城在市中心区约200~300hm2的用的范围内,建筑面积达到400万㎡,步行街总长30km,连接区内几乎所有的公共建筑、10个地铁车站、2个火车站和一个长途车站,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地下城。

蒙特利尔地下城

3、 法国

法国巴黎的地下空间利用为保护历史文化景观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巴黎市中心的卢浮宫是世界著名的宫殿,在无扩建用地,原有的古典建筑又必须保留,无法实现扩建要求的情况下,利用被宫殿建筑包围的拿破仑广场的地下空间容纳了全部扩建内容。扩建后的卢浮宫,展厅面积扩大80%,每年接待的参观者从300

26

成都市地下空间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5-2020)说明书

万增加到500万。地下总建筑面积7万多㎡,为解决采光和出入口布置,在广场正中和两侧设置了三个大小不等的玻璃金字塔形天窗,成功地对古典建筑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巴黎的列·阿莱地区是旧城再开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典范。为了保护城市的历史景观,把一个交通拥挤的食品交易和批发中心改造为地下四层、总面积超过20万㎡的地下综合体,其结合了商业、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等多种功能;地面上改造成一个多功能的以绿地为主的公共活动广场。

4、 芬兰

列·阿莱地区地下街入口

芬兰的城市地下空间拥有发达的文化体育娱乐设施。临近赫尔辛基市购物中心的地下游泳馆,其面积达10210m2。1993年完成的吉华斯柯拉运动中心,面积8000m2,内设体育馆、草皮和沙质球赛馆、体育舞蹈厅、摔跤柔道厅、艺术体操厅和射击馆,可服务于1.4万居民。而为了保持库尼南小镇的低密度建筑和绿化的风貌,1988年建成的为8000居民服务的7000㎡的球赛馆也建于地下,内设标准的手球厅、网球厅,并有观众看台以及淋浴间、换衣间、存衣间、办公室。另外,里特列梯艺术中心每年吸引20万参观者,内设3000㎡的展览馆,2000㎡的画廊,以及有1000个座位的高质量音响效果的音乐厅。

5、 日本

在日本,大型公共场所的出入口与附近地铁站相互连通,提高了本身的可达性,也便于疏散人流。相连处的地下空间对零售和饮食业具有巨大商机,于是逐渐发展成商业街。目前日本已至少在26个城市中建造地下街146处,日进出人数达到120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九分之一。在地下街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日本还重视地下空间的环境设计,无论是商业街,还是步行道在空气质量、照明乃至建筑小品的设计上均达到了地面空间的环境质量,其内部环境越来越好,抗灾能力越来越强。

27

成都市地下空间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5-2020)说明书

(四)国外人防设施建设

许多国家民防的建设,并不是放在工事等的建设上,而是重点放在建设民防训练基地、抓民防知识和技能的受训,把民防普及教育和民防专业教育结合起来,配套形成民防综合能力。比如,瑞士仅全国性民防训练基地就有57个,民间的训练组织则更多。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明白一个道理:人防措施是否奏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对空袭杀伤因素的熟悉程度及对本市人防措施和防护方法的掌握程度。而这些又必须通过教育训练使其做到,通过在平时灾害、事故的防护应用中得到提高,这样真正形成为人民造福,对敌人能形成威慑的人民防空整体防护能力。所以进一步突出人民防空教育是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像抓人防工程、指挥一样抓人防教育,以此为突破口,增强城市人防整体防护能力。

在人防教育方面,瑞士要求20~65岁的公民都有民防义务,都要接受民防教育或参加民防队组织,像瑞士民防队员达52万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0%。韩国规定,17~50岁男性公民都要接受民防训练。国外在全民接受教育的同时,还拓宽了民防教育的内容和内涵,使民防走向多元化。防自然灾害、防工业事故、防火防毒、防恐怖活动及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和防战争空袭有机结合,使民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广义民防。

(五)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 1、 高度城市化水平下的地下空间利用

(1)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在城市经济水平达到相当程度的国家和城市,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技术高、经济性强,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建设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2)从土地资源来看,在城市用地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如日本),由于地面已经是高强度、高密度的开发,为了缓解地少人多的问题,将部分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转入地下。

(3)从气候条件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和城市受气候条件的影响,部分步行通道及公共设施为了保暖而转入地下,如芬兰,在地面天气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下,修建一些地下体育馆、展览馆等公共设施,为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28

成都市地下空间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5-2020)说明书

2、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性较强

(1)地下综合体——国外地下空间的利用,多以地铁车站为依托,对站域周围地区的城市空间进行综合开发,形成集换乘、商业、娱乐等为一体的大型地下综合体。

(2)平战结合——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针是:把一切可转入地下的设施转入地下,腾出地面改善环境。进而提出建设双重功能的地下工程,开展“相结合”的研究,这已成为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贯彻平战结合方针的一种策略,也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种发展趋势。

(3)共同沟——地下管线共同沟是目前世界发达城市普遍采用的城市市政基础工程,是一种集约度高、科学性强的城市综合管线工程。共同沟一次构筑,永远受益,实现管线地下化,避免马路经常开挖,街道两侧的树木被砍伐等。共同沟可以单建,也可以与地铁、地下公路、地下街等一起修建,是解决地上空间过密化、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功能集聚、创造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3、 具有相对完善的法规、政策作为保障

现在对于地下空间的建设所涉及到的权属问题、安全问题及技术问题等,各国还没有一个成熟健全的法规、政策体系来保障地下空间的建设。相对而言,国外先进国家已经对这些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制定了一些相关法规、政策。例如日本在1962年通过《随着公共用地的取得而发生的损失补偿基准纲要》中确定了地下空间使用的补偿规定,政府对用地业主的补偿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步降低。法国巴黎也提出了相类似的补偿率。而瑞典法院曾做出判决表示,进行地下岩层的建设不必得到地表土地所有者的同意,从而使瑞典地下利用变得极为顺利。

另外,日本还制定了《关于地下街的管理》、《关于地下街的基本方针》、《地下利用守则》及《建筑基准法实行令》等与地下空间利用有关的法规、政策,对地下空间建设技术要求、使用及管理要求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很大程度上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起到指导作用。

29


04成都市地下空间纲要说明书(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