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待定点高程计算
根据表1计算,填入表2,求待定点高程。
表2 待定点高程计算 点号 辅助计算 距离 测站数 高 差 (m) 观测值 改正数 平差值 高程(m) 备 注
三、水准线路示意图
10
实验三 微倾斜水准仪检验与校正
一、实习目的
1.了解、水准仪的构造、原理。
2.掌握水准仪的主要轴线及它们之间应满足的条件。 3.掌握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时数安排2学时,实验小组由4~6人组成。
2.实验设备为每组DS3型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尺垫2个,小改锥1 把,校正针1 根,记录板1块,测伞1 把。
3.实验场地安排在视野开阔、土质坚硬、长度在60~ 80m的地方。
4.各组对所领水准仪进行检验校正,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实验结束后,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报告。
三、方法与步骤
1.一般性检验
检查三脚架是否稳固,安置仪器后检查制动和微动螺旋、微倾螺旋、对光螺旋、脚螺旋转动是否灵活,是否有效,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圆水准器气泡平行于仪器竖轴的检验和校正
检验: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将仪器绕竖轴旋转180°,若气泡仍居中,说明此条件满足,否则需校正。
校正:用改锥拧松圆水准器底部中央的固定螺丝,再用校正针拨动圆水准器的校正螺丝,使气泡返回一半,然后转动角螺旋使气泡居中,复重检验校正,直至圆水准器的气泡在任何位置都在核划圈内为止,最后拧紧固定螺丝。
3.十字丝横丝(中丝)垂直于仪器竖轴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整平仪器后,用十字丝横丝一端瞄准细小点状目标,转动微动螺旋,使其移至横丝的另一端。若目标始终在横丝上移动,说明此条件满足,否则需要校正。
校正:旋下十字丝分划板护罩,用小改锥松开十字丝分划板的固定螺丝,反方向微微转动十字丝分划板,使横丝端点至点状目标的间隔减小一半,再返转到起始端点。重复上述检验校正,直到无显著误差为止,最后将固定螺丝拧紧。
11
4.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与校正(i角检校)
检验:在地面上选A、B两点,相距约60 ~ 80m,各点钉木桩(或放置尺垫)立水准尺。安置水准仪于距A、B两点等距离处,用变动仪器高(或双面尺)法正确测出A、B两点高差,两次高差之差不大于3mm时,取其平均值,用hAB表示。再在A点附近2 ~ 3m处安置水准仪,分别读取A、B两点的水准尺读数a2、b2,应用公式
b2′= a2-hAB 求得B尺上的水平视线读数。若b2= b2′,则说明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若b2≠ b2′应计算i角,当i角>20″时需要校正。计算i角的公式为:
式中:DAB——A、B两点间距离(可以用视距测量得到); ρ″=206265。
校正:方法1 转动微倾螺旋,使横丝对准正确读数b2′,这时水准管气泡偏离中央,用校正针拨动水准管一端的上、下两个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再重复检验校正,直到i<20″为止。
方法2 使水平管气泡保持居中,通过调节十字丝,使十字丝横丝对准B尺b2′。 进行i角检验时,要仔细测量,保证精度,才能把仪器误差与观测误差区分开来。
四、注意事项
1.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检验,确认检验无误后才能进行校正。
2.拨动校正螺丝时,应先松后紧,松紧适当,校正螺丝应处于稍紧的状态。
12
检验与校正记录
日期:___ __ 年_ __月_ __日 天气:___ __ 仪器型号:_____ ___ 组号:________ 观测者:___ ____ ______ 记录者:_____ _________
一、一般性检验记录 检验项目 三脚架是否牢固 脚螺旋是否有效 制动与微动螺旋是否有效 微倾螺旋是否有效 对光螺旋是否有效 望远镜成像是否清晰 检验结果 二、圆水准器平行于竖轴的检验校正记录
整平并转180°后气泡位置
校正后气泡位置
三、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的检验校正记录
请在下图中给出十字丝横丝与目标的位置关系
检验前位置 检验后位置
13
四、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的检校记录 仪器位置 在中点C 测高差 项目 A点尺上读数a1 B点尺上读数b1 hAB′= a1-b1 平均高差hAB A点尺上读数a2 B点尺上读数b2 第一次 第二次 在A点 附近检验 b2′= a2-hAB 2△=b2-b2′ 2?i?b?b??????22????? DABDAB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