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基础实验指导书(6)

2019-02-16 12:47

实验七 图根导线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图根光电导线的布设要求,施测和计算方法。 2.限差要求:

(1)边长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l/3000。 (2)对中误差应小于±3mm。

(3)盘左、盘右测角的差值应小于±40″。 (4)图根导线的角度闭合差限差按±60″

n计算(n为测角数)。

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时数安排2学时,实验小组由4~6人组成。 2. 全站仪1套,记录板1块,木桩和小钉若干。 3.在实验场地选择一条闭合线路。

4.每人练习一站的观测,记入实验报告,实验结束时,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报告。

三、方法与步骤

1.在测区选定由4~5个导线点组成的闭合导线,在各导线点打下木桩,钉上小钉或以用油漆标定点位,绘出导线略图。

2.用全站仪测量各导线边的边长,读至毫米。

3.采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各转折角(内角),测1个测回。

四、注意事项

1.导线点间应相互通视,边长以60~80m为宜,若边长较短,测角时应特别注意提高对中和瞄准的精度。

2.如无起始边方位角时,可按实地大致方位假定一个数值,起始点也可假定。

25

导线测量记录

日期: 仪器: 小组: 观测者: 记录者:

测 站 点 号 位 置 目 标 竖 盘 水平度盘读数 角 值 平 均 角 值 水 平 角 读 数 距 离 测 量 边号 (m) 边 长 备注 o ′ ″ o ′ ″ o ′ ″ 略图 26

导 线 坐 标 计 算

日期: 计算者: 点 号 观测角 °′″ 改正后 角值 °′″ 方位角 °′″ 边长 (m) ?x 计算值 ?y 计算值 坐 标 点 号 改正值 改正值 x y

27

实验八 一个测站上碎部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地形图的方法和步骤。 2.能合理选定地物、地貌的特征点。

3.练习用地形图图式和等高线表示地物、地貌。测图比例尺为1:500,等高距为1米。

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安排2学时,每组4~5人,分工为观测、记录、绘图和立尺。

2.设备为每组J6光学经纬仪1 台,小平板1块绘图纸1张,水准尺1根,花杆1根,皮尺1把,比例尺1根,量角器1个,计算器1个,记录板1个,地形图图式1本,小三角板1副,小针1根,铅笔1支,橡皮1块。

3.测图场地选择在校园内,在平坦地段选一直线,在直线的两个端点上安置仪器进行测图。

4.实验结束,每组交整饰好的图纸一张,碎部测量记录一份,编写实验报告。

三、方法与步骤

1.以控制点A为测站点安置经纬仪,盘左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瞄准另一控制点B为起始方向,量取仪器高i至厘米,随即将测站名称、仪器高记入碎部测量记录本。

2.在图纸上展出测站点A和起始方向B,连接A、B为起始方向线,并用小针将量角器的圆心角固定在测站点A。展绘直线两端点A、B时,在图板适当位置画一直线,先定一端点A,然后将地面的直线按测图比例尺缩小的长度,在图板上以A为起点,定出B点。

3.将视距尺立于选定的各碎部点上,用经纬仪瞄准水准尺,读取下丝、上丝、中丝数值,竖盘读数和水平角读数,将各观测值依次记入表格。

4.计算视距、竖直角、高差、水平距离和碎部点高程。

5.将计算的各碎部点数据,依水平角、水平距离,用量角器按比例尺展绘在图板上,并注出各点高程,描绘地物。

四、注意事项

1.读取竖直角时,指标水准管气泡要居中,水准尺要立直。

28

2.每测约20个点,要重新瞄准起始方向,以检查水平度盘是否变动。

29

碎部测量记录

日期: 班组: 姓名: 测站: 测站高程: 仪器高:

点 视距 中丝读数 竖盘读数 竖直角 水平角 水平 高程 号

30


测量学基础实验指导书(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英语倒装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