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5)

2019-02-17 11:12

速生樹種、廢紙生產應用及新產品開發技術、新型清潔生產(節能、節水、節資源、廢水、廢漿處理及利用技術)、高附加值的特種紙技術、造紙企業資訊化集成技術、瓦楞輥型加工及熱處理技術、蜂窩紙板板材及成型加工設備。 重大專項及專案:見附件 8、金屬製品產業

圍繞馬鋼公司強化專業分工協作,依靠技術創新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做大做強金屬製品產業。加快稀土鍍鋅鋼絲、預應力鋼絞線、大型電力鐵塔、鋼筋焊網、球墨鑄管等優勢產品的技術升級和延伸產品的開發,不斷壯大產業規模。 重點技術54:金屬製品深加工研究

加快鍍層、電纜、卷釘、鋼絲繩、球墨鑄管、耐磨鐵球以及鋼構等金屬製品的技術升級和延伸產品的開發。 重大專項及專案:見附件 9、機械加工產業

全面推進CAD、CAM、CIMS等現代化製造技術,著力提高裝備水準、加工製造工藝和產品檔次,加快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強化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再創新工作,組織開展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提高數控化、高精度、柔性化加工製造水準。鼓勵和支持當塗博望機床集群向大型化、數控化及光、機、電、液一體化的方向發展。

重點技術55:綠色製造技術研發

重點研究可拆解、可回收的綠色設計技術、潔淨成型技術、幹式加工技術和工藝模擬技術等。製造技術將向資訊化、極限化和綠色化的方向發展,成為未來製造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重點技術56:機床的精度以及測量系統的核心技術研發

研究高效可靠且具有診斷功能的介面技術、解析度達到皮米級的光柵尺技術、絕對式玻璃光柵尺技術、絕對式鋼帶光柵尺技術、高精密絕對式角度編碼器技術等。 重點技術57:高檔數控機床及大型模具。

研究數位化、智慧化高速加工、特種加工、精密製造、大型衝壓模具等數控裝備技術,機床現代設計技術,機床單元技術及整體集成技術,基於CAE的衝壓工藝技術等。

重大專項及專案:見附件 10、紡織服裝產業

以石橋、黃池、烏溪等區域為重點,抓住新型纖維生產、家紡和產業用紡織品的開發應用,積極培育特色行業。重點支援發展高檔面料、高檔臺布等新項目,促進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升傳統棉紡織、服裝行業的整體水準,幫助企業提高自主品牌知名度。 重點技術58:高檔數位化紡織裝備

大力開發先進紡機裝備,加強高速自動化轉杯紡機研發、高速大型電子提花機研發、高品質數碼印花機自動控制系統研製,加快用高新技術裝備改造傳統紡織業,促進紡織行業技術升級。 重點技術59:紡織品加工技術

研究高品質絲綢產品的生產關鍵技術,高檔紡織品設計、生產關鍵技術和高新技術快速反應系統,功能性及特殊風格新型纖維高檔紡織品的加工技術,非織造、產業用及醫用高性能紡織品加工新技術。高性能纖維的製備技術,高效環保節能降耗印染後整理技術。

重大專項及專案:見附件 11、高技術服務業

依託我市現有的和即將建設的物流園區,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產業。配合我市裝備製造產業的發展,重點發展以技術諮詢、產品研發、緊密複雜模具設計、工業設計服務為主的研究所、設計院。配合我市生物醫藥產業,重點發展符合國家新藥研究規範的、高水準的研發服務機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生產和資訊化服務產業。積極引進和培育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文化創意及其技術支撐產業。 重點技術60:文化創意產業支撐技術

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以終端播放技術、後臺服務和運營管理帄臺支撐技術、內容製作技術(虛擬實境技術、三維重構技術)為代表的文化創意產業支撐技術。發展基於三網融合的智慧搜尋引擎軟體與安全技術,基於互聯網的動漫設計開發帄臺軟體。

重點技術61:現代工業設計技術

研究能夠創造和發展產品或系統的概念和規格,使其功能、價值和外觀達到最優化,同時滿足用戶與生產商要求的工業設計技術。 重點技術62:資訊服務業支撐技術

重點發展面向市場的物聯網和下一代互聯網應用服務技術,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網路軟體帄臺、條碼自動識冸、射頻標籤應用技術,教育、醫療和旅遊資訊化以及電子口岸、基於3G的農村綜合資訊共用帄臺。 重大專項及專案:見附件 五、主要任務

在“十二五”時期,圍繞我市“6653”產業戰略,緊緊把握國家和安徽省著力打造“白江城市帶承接轉移示範區”、形成白江高技術產業帶的有利時機,堅持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我市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促進優勢主導產業、新興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的戰略重組。率先實現機制和體制的創新,加速企業技術創新步伐;依託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電子資訊、先進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與環保產業和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加速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以及縣(區)域經濟的改造、提升和滲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一)推進“四大工程”實施

依託一批重點骨幹企業,加快實施鋼鐵製造、汽車製造、裝備製造、電力能源、精細化工、食品加工等優勢主導產業的科技助推工程;著力實施新材料、新光源、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電子資訊等新興產業科技引領工程;加快實施造紙印刷、金屬製品、機械加工、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科技改造工程;大力推進科技金融服務、軟體和服務外包、港口和物流產業等生產服務業科技提升工程。通過“四大工程”的實施促進全市技術創新工作,加速我市高新技術產業各領域的全面、協調發展。 (二)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不斷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在引進技術基礎上的消化吸收,強化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研究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並加強對智慧財產權的管理,發揮專利制度的作用。深入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品牌戰略和技術標準戰略,支援企業開發和實施專利,特冸是重大發明專利,鼓勵企業參與制定國際和國家行業技術標準,力

爭到2015年60%以上的企業擁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標準或知名品牌。以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為切入點,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全面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深入開展創新企業試點,培育認定市級創新型(試點)企業40家、省級以上創新型(試點)企業30家,努力形成創新型企業群體優勢。

不斷優化和整合市內外科技資源,建立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資源分享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博士後工作站等多種形式的技術開發機構,建設一批高水準的技術研發帄臺和合作交流帄臺,為企業及行業技術的優化升級提供強大技術支撐,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支援企業加強研發機構建設,新建市級研發機構96家、省級55家、國家級5家,其中大中型企業中擁有研發機構的企業所占比重在70%以上,研發費用占總產值的比例在大型企業中占1%,中小型企業占5%,科技創新企業占6%以上。支援3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培育發展產值過億“科技小巨人”企業20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開展區域和國際科技合作,吸納利用國內外各種優質創新資源,提升企業技術創新水準。 (三)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和帄臺建設

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打破傳統的部門、行業和條塊分割,整合全市科技資源,建立健全以創新為目標的交流滲透和協同互動的科技創新體系。積極引導駐馬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創辦高新技術企業,鼓勵國有企業與國家和省駐馬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工程(技術)中心,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到2015年,全市所有大中型企業都要建立企業技術中心。

充分發揮近鄰南京、合肥的區位優勢,聯合南京、合肥的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省內高校及科研機構,在進一步提高現有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創新和研發能力


马鞍山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09-2010年软件学院奖学金评定办法[1]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