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京生物模拟汇编(4)

2019-03-16 14:07

(1)基因A与物质C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前者含有 。

(2)分析上图可知,油菜含油量提高的原因是 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过程中的

阶段,此阶段在 (场所)进行。 (3)油菜的花色有黄、白之分(用A、a表示),种子中芥酸含量有高、低之分(用B、b表示)。

黄花低芥酸和白花高芥酸油菜杂交,F1全部为白花高芥酸,F1自交得到的F2有白花高芥酸和黄花低芥酸两种,比例约为3:1。 ①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

②请在右侧圆圈中画出F1的染色体组成并标出基因的位置。

③控制花色与芥酸含量的基因在遗传时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最可能的原因 ;要证明此解释是否正确,可让F1的白花高芥酸植株与 植株杂交,如果子代 ,则说明该解释是正确的。

(1)—(2)(每空1分) (1)胸腺嘧啶(T)和脱氧核糖 (错一处不得分) (2)物质C(双链RNA);翻译;核糖体

(3) (每空2分) (3)①白花和高芥酸 ②见右图

③不遵循;控制花色和芥酸含量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黄花低芥酸;只有白花高芥酸、黄花低芥酸(或白花高芥酸、黄花高芥酸、白花

低芥酸、黄花低芥酸,但比例不是约为1:1:1:1)

西2、玉米体内的D与d、S与s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玉米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1DDSS: 2DDSs: 1DDss: 1DdSS: 2DdSs: 1Ddss。这两种玉米的基因型是A.DDSS×DDSs B.DdSs×DdSs C.DdSS×DDSs D.DdSs×DDSs 海2、)雄性家蚕生命力强,饲料利用效率高,茧丝质量好。现有家蚕品种甲和乙,它们的性染色体、10号染色体及卵色基因组成如图15所示。已知蚕卵(受精卵)同时具有A、B基因时为黑色,否则为白色。育种工作者期望利用甲、乙品种获得新品种,以实现通过选择卵色只养雄蚕。

(1)甲品种家蚕的W染色体上有来自10号染色体的片段,且10号染色体缺失了B基因所在的片段,上述变异属于______。

(2) 让甲、乙品种家蚕杂交,获得F1蚕卵, F1蚕卵完成发育后,再让雌、雄蚕蛾相互交配,获得F2蚕卵。选择______色的F2蚕卵,完成发育后即为新品种(丙)。丙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获得丙品种的育种方法属于____。

(3)若让丙品种家蚕与____品种家蚕交配,并且选择____色蚕卵孵化,即可实现只养雄蚕。 (4)家蚕卵色的遗传____ (符合/不符合)交叉遗传的特点。 (5) 进一步研究发现:

①A基因的表达产物是蚕卵表现黑色所需的一种酶,这一事实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②B基因的表达产物是蚕卵表现黑色所需的一种载体蛋白,将B基因的反义RNA注入到预期为黑色的蚕卵中,导致B基因的mRNA与________形成了双链结构,阻止了________过程,进而导致蚕卵为白色。 16

(1)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易位) (2)白 aaZZ 杂交育种

(3)甲 白(4)不符合 (5)①酶的合成 ②反义RNA 翻译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东1、图1表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2表示果蝇性染色体X和Y的非同源区段和同源区段。已知控制果蝇刚毛(B)和截毛(b)的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请分析回答:

(1)基因B和b的根本区别是 ,它们所控制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若只考虑这对基因,截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 。 (2)若某雄果蝇X染

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有一显性致病基因,与正常雌果蝇交配,后代发病率为 ;若此雄果蝇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同时存在另一致病基因,与正常雌果蝇交配,后代发病率为 。 (3)研究人员发现,果蝇群体中偶尔会出现Ⅳ-三体(Ⅳ号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从变异类型分析,此变异属于 。已知Ⅳ-三体的个体均能正常生活,且可以繁殖后代,则三体雄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中Ⅳ号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有 条(写出全部可能性)。从染色体组成的角度分析,此种三体雄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产生 种配子,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正常个体和三体的比例为

答案:(1)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序列不同 基因分离 XY (2)50% 100%

(3)染色体数目变异 1、2、4 4 1:1

通2人类的两条性染色体(X、Y)形态、大小差异很大,但它们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以下叙述中不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从来源看,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方,Y染色体来自其父方

B.从形态结构看,二者虽然差别很大,但却存在着同源区段 C.从功能看,二者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其上只携带与性别相关的基因 D.从减数分裂中行为看,二者能联会、分离,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中 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

丰2、下图为人类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 I

1 2 II 1 2 III

1 2 3 4 5

IV 1 2 3 4 5 6 7 8

(1)该病的致病基因一定不位于Y染色体上,从该系谱图中找到两点依据 。

bb

17

(2)仅根据该系谱图 (填“能”或“不能”)确定该病一定为显性遗传病,理由是 。 (3)依据IV-1个体的性状和I~III代中相关亲代的性状表现,可以确定该病的致病基因 (填“位于”或“不位于”)X染色体上,理由是 。

(4)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I-2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 个致病基因;III-1的基因型为 ,III-1和III-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5)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III-1的基因型为 ,IV-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I代中的 号个体。(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海2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且生下来就有的疾病 B. 多基因遗传病如青少年型糖尿病、21三体综合征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 人们常常采取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禁止近亲结婚等措施达到优生目的 D.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46条DNA中碱基对的序列 基因、环境因素与性状的关系

丰1、野生型家蚕翅为白色,饲养过程中偶然发现有的个体翅为黄色,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家蚕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的繁殖结果如下。 I II III IV V VI 组合编号 黄翅♀×白黄翅♂×白第I组F1第I组F1×白黄翅×白第V组交配组合 翅品种甲♂ 翅品种甲♀ 自交 翅品种甲 翅品种乙 F1自交 597 664 1364 346 0 176 子代家蚕黄翅 0 0 463 359 956 792 总数(只) 白翅 (1)前四组的子代家蚕中黄翅和白翅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遗传符合 定律。

(2)V、VI组结果说明的翅色显隐关系似乎与前四组矛盾,但进一步研究发现白翅品种乙中另

有一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此有关,该基因可能会对黄翅基因的表达起

作用,导致V组子代全为白翅,VI组子代黄翅:白翅接近于3:13。若该解释合理,第VI组子代中白翅家蚕应该有 种基因型。

(3)家蚕是二倍体,雄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W,通过适当剂量的γ射

线处理,研究人员筛选到黄翅基因插入W染色体上的品种,该变异属于 ,若变异品种中黄翅基因不会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则亲本性状为 时,能直接利用子代翅的颜色区分雌雄。

(4)研究发现,家蚕体色为黄色与类胡萝卜素有关,但家蚕自身不能合成该类色素,只能从食

物中摄取自身所需的色素分子,由此推断家蚕体内一定存在能与其吸收的色素分子结合

的 ,协助色素分子向细胞内转运。为证实此推断,科学家可采用一定的技术抑制 表达出产物,然后观察家蚕体色变化,若 ,则支持该推断。家蚕体色这一性状是 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减数分裂与染色体行为

门1、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下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 D.该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了2种不同基因型的细胞 西2、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8

B.有丝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 C.黑猩猩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雌雄性别决定有关 D.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是因为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联会

丰2、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都有40条染色体。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A 40 80 40 20 B 10 20 20 0 C 20 40 40 20 D 20 40 20 0 配子的形成 昌2簇毛麦(二倍体)具有许多普通小麦(六倍体)不具有的优良基因,如抗白粉病基因。为了改良小麦品种,育种工作者将簇毛麦与普通小麦杂交,过程如下:

普通小麦(AABBDD)× 簇毛麦(VV)

F1 诱导处理 可育植株

注:(A、B、D、V)分别表示相应植物的一个染色体组

⑴ 杂交产生的F1代是________倍体植株,其染色体组的组成为________。F1代在产生配子时,来自簇毛麦和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几乎无法配对,说明它们之间存在________。

⑵ 为了使F1代产生可育的配子,可用________对F1代的幼苗进行诱导处理。为鉴定该处理措施的效果,可取其芽尖制成临时装片,在________倍显微镜下观察________期细胞,并与未处理的F1进行染色体比较。

⑶ 对可育植株进行辐射等处理后,发现来自簇毛麦1条染色体上的抗白粉病基因(e)移到了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基因与另一个抗白粉病基因________(不/一定/不一定)发生分离,最终可形成________种配子,其中含有抗 白粉病基因(e)配子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答案:⑴ 四 ABDV 生殖隔离(1分)

⑵ 秋水仙素(1分) 高(1分) 有丝分裂中(1分) ⑶ 染色体易位 不一定 4 e、ee 遗传物质的证据

丰2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测交是检测某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的最简便方法 B.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菌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C.n个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后可产生2n个带放射性的子代 D.DNA分子的两条链平行是因为A-G碱基对和T-C碱基对的直径相同 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

丰1、人血红蛋白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构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β链第6位的谷氨酸替

换为缬氨酸导致血红蛋白聚集为纤维状,红细胞形状随之改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9

A.人血红蛋白至少有4个氨基和4个羧基 B.该病是基因控制的蛋白质结构异常造成的 C.患者体内编码β链的基因碱基数量改变 D.氨基酸序列改变影响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通1、下表展示人体三种细胞中的四种蛋白质以及相对应的基因(√表示有,╳表示无),以下叙

述正确的是 未成熟红细胞 胰岛B细胞 表皮细胞 核糖体 蛋白质 √ √ √ 核糖体 蛋白基因 √ √ √ 血红 蛋白 √ ╳ ╳ 血红蛋 白基因 √ √ √ 胰岛素 ╳ √ ╳ 胰岛素 基因 √ √ √ 角蛋白 ╳ ╳ √ 角蛋白基因 √ √ √ A.四种基因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都相同 B.检测胰岛B细胞是否含有这四种基因可用体细胞杂交的方法

C.三种细胞都有全套的遗传信息,其蛋白质差异源于基因选择性表达 D.四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虽然不同,但组成元素是相同的

门1、有一种蜘蛛能产生多种毒素,作用于动物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用以麻痹和杀死猎物。其中一种毒素是一个由3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控制该毒素的基因至少包含204个碱基

B.控制该毒素的基因在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该毒素主要是在蜘蛛细胞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 D.ATP可以为该毒素的合成提供能量

西1、某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因血红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的第六位氨基酸由谷氨

酸变成缬氨酸。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患者细胞中携带谷氨酸的tRNA与正常人不同 B.患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与正常人不同 C.患者血红蛋白mRNA的碱基序列与正常人不同 D.此病症可通过显微观察或DNA分子杂交检测

西2、下图1表示某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的部分片段,其中a、b、c分别表示该基因片段中特定

的碱基对。图2表示该细菌细胞内DNA自我复制及控制多肽合成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a b c T A C C G A A G A A A G G A T G G C DNA ① A T G G C T T C T T T C C T A C C G ②

mRNA A U G G C U U C U U U C C U A C C G

③ 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脯氨酸

多肽 UCC CUU UUC CCG GCU ACU 氨基酸的

UCU UUA CCC GCA 部分密码子

CUA CCU

图2 图1

(1)图2所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 。在真核细胞内,核基因控制的该过程发生

在同一场所的是 (选填序号)。过程①的产物分子中只有一条单链是新合成的,因此这种合成方式被称为 。过程②需要_________催化。完成③时,一般在一条mRNA上会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 。

(2)基因突变是由于 ,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若图1中基因位点a的碱基对变

为 T ,位点b的碱基对变为 G ,位点c的碱基对变为 A ,则其中位点 的 A C T 突变对生物性状表现无影响,其原因是 。

(3)若将此抗除草剂基因转入大豆根细胞中,欲检测转基因是否成功,应将转入目的基因的细

20


2013北京生物模拟汇编(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中国农业大学植保研究生培养方案 - 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