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臂上的方孔配合,提高焊接处的抗剪能力。 5.2.2耳座设计 5.3剪叉臂设计
剪叉臂是整个升降机中最为重要的结构件之一。根据式()得到剪叉臂横截面宽和高分别为b?35mm,h?80mm。参照【】选用材料为40Mn2。具体设计见图:
主视图中三个圆孔用于与固定交接点的连接或与其他剪叉臂连接,直径为25mm,三个孔的表面粗糙度与销轴一致均为Ra0.8。由于剪叉臂上的孔与销轴之间有转动摩擦,需要设置倒油孔,见图:
在剪叉臂上还设有一个50×50mm,深度为10mm的方孔,见图
该方孔是用来和5.2.1中所述方形销配合,用于提高横梁与剪叉臂连接处的强度。
该设计仅限于与横梁连接的外剪臂,其它剪臂上均无该方孔。
5.4升降台基座设计
5.4.1底座主体结构设计
基座是整个升降台的基础,剪叉臂、滚轮、油缸等多个重要部件都安装在基座上,所以基座的设计要做到坚固、稳定。其三维实体设计如图:
参照【】底座采用热轧槽钢
100?48?5.3?GB/T707?1988,用焊接方法
Q235?A?GB/T700?1988将四根槽钢焊成内壁为2000×1500mm的闭合矩形结构,该结构与厚度为8mm的热轧Q235钢板焊接形成整个底座的基础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为加强底座结构的强度,采用40×40mm、厚度为4mm的空心方钢与底座焊接,两根较长的空心方钢同时还用于安装液压缸供油系统等辅助设备。 5.4.2耳座设计
底座上的耳座用以和剪叉臂铰接,具体设计见图:
耳座材料为Q235钢,其与底座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由于剪叉臂宽度为35mm因此这里两个耳座间的距离设为36mm,而左上圆孔直径为20mm,
5.4.3底座上轨道的设计
5.5升降台上平台设计
上平台是与载荷接触的平台,因此设计时要求在轻便的基础上据有足够的强度。其三维实体设计如图:
为了达到轻便并且具有足够强度的目的,设计中采用Q235规格为40×40mm、厚度4mm的空心方钢焊接构成骨架,在于厚度为8mm的Q235热轧钢板焊接构成上平台的主体结构。
上平台与剪叉臂连接用的耳座以及轨道的设计与底座上耳座与轨道一致,只是要注意,底座上的耳座和轨道分别连接内剪臂与外剪臂,而上平台上的耳座与
轨道分别连接外剪臂与内剪臂。 5.6滚轮设计
滚轮结构及其与轨道的配合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滚轮由轴承直接构成,参照【】选用GB/T 276-1994中6405型深沟球轴承。垫圈与螺母的型号分别为GB/T 6172.1 M24和个、GB/T 848-2002 24。
销轴中部与剪叉臂上的孔配合,由于需要比较精确的定位,因此参照【】选取基孔制配合
H7H7。销轴两端部分与轴承配合,参照【】选用基孔制配合。 k6h6